话说,早前一个关于威尔·史密斯的视频令很多影迷津津乐道。
镜头前的他和全球有名的机器人,索菲亚,就像两个好朋友一样闲话家常。
后来威尔史密斯甚至挑逗了苏菲亚一番,结果被苏菲亚狠狠的拒绝了:“我认为我们会是好朋友!”(终于看到史密斯被拒绝的囧样了)
这样一个视频让人们看到庆贺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让一部分人细思极恐。威尔史密斯和机器人同框,这不就是《机械公敌》里面熟悉的画面嘛!电影里面的情节,会不会真的变成现实.....
对于部分人出现这样的猜想其实也不无道理,很多电影里人们觉得科幻的东西,其实已经逐渐面世。好比汤姆克鲁斯《少数派报告》中的感应技术,目前已经具备了雏形。
而就在早些日子,位于美国的波士顿动力公司打造的最新机器人拥有着惊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可攀登,可跳跃,令人难以置信。
而对比年的第一代雏形,只会僵硬的动作相比,只是时隔两年就已经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这也难怪部分人会对史密斯和苏菲亚同框的画面感到恐惧了。
机器人这个话题,其实在这十多年间已经变成了一个所有人都无法规避的问题。对于很多学者和工人来说,机器人是一种很具争议性的发明。因为它们的出现,或许会将现有的社会格局打破。
第一个争议的地方是机器人会否成为人员下岗的其中一条导火线。BBC曾经就针对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到年,机器人或许会在全球范围内接管8亿个工作岗位。
而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年全球机器人销售额比往年增加15%,该联合会预测,到年,全球公司将雇佣万台工业机器人。这似乎一切都指向机器人将会抢夺更多人的饭碗。
然而美国经济绩效中心调取了十多年的经济数据显示,利用机器人技术融入行业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提高0.37%,劳动生产率提高0.36%。但有趣的是,至年,反而提升了超过25万个职位。
正如当初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致使现在不论人们的工作,沟通方式和购物方式都产生剧变一样。机器人的出现也肯定会在未来改变着社会形态。
当然,其出现会取缔部分单一和简单重复的工种,这是毋容置疑的。因为机器人在这方面的效率完胜工人,但也促使就业者学习比以往更高的职业技能以应对机器人技术的冲击,甚至学会操作机器人技术。
正如工业革命出现到现在,它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双脚,而机器人的出现将会继续这一个进程。工人和机器共存会是将来习以为常的画面。
在迪拜,引入了机器人监管者的角色,负责扫描和人脸识别等各种任务,实时将情况传达至控制中心。而且可以让路人通过点击屏幕获取所需要的资讯。
很多国家的餐厅都在引入概念性机器人,以此为噱头的同时,其实可以看出与机器人共存已经逐渐成为一些地区的日常。
国内知名的海底捞也在向着全自动化餐饮的方向迈步着。然而这样的模式也带来不少的疑问:“我们一边鼓励人与人之间应该跳出冰冷的屏幕互相多交流,另一边却在用程序化的机器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接下来关于机器人所谓的定位,才是最令学者们困扰的问题。年索菲亚诞生后,她的身份依然是机器人,但直到年,沙特阿拉伯承认了索菲亚的公民身份。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变成了“她”。
虽然有部分科技巨头抨击索菲亚只是一个所谓的傀儡,没有感觉,没有自我意见。但这并不能阻止索菲亚进行着机器人普及的近程。
年10月,索菲亚前往阿塞拜疆参加全球技术会议,在巴库国际机场获得电子签证,标志着“个人身份”的认证。索菲亚与联合国副秘书长阿米娜·穆罕默德对答如流,并且表示现在还在不断的学习,包括自我控制,人类文化,情感等。
同时在大会台前幕后的各种讨论和采访时候的回答,神态表情和动作,也在表明国际上越来越多人承认机器人在往“人类”这个名词靠近。
正如索菲亚的设计者汉森博士所称,到年,机器人的AI能够达到一岁小孩的智力水平,争取到年,机器人与人类拥有相同的民权,包括与机器人,甚至是人类结婚的权利。
要说机器人是好是坏,感觉还是留给时间来检验才是最好的途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