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立白癜风医院中粮地产猫大成虎
摘要:正如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旭波曾清楚表示过的,“中粮只有两块业务,一个是吃,一个是住”。 日前,宁高宁更是表示,中粮正筹备分拆房地产业务在香港或内地A股上市,希望今年内能完成该计划。一年之内,宁高宁的地产业务的发展或许将不负其“中国摩根”之名。
坐地铁,隧道里闪过福临门袋装大米的广告;坐公车,车身上是热腾腾的五谷道场方便面的广告;上开心,悦活果蔬汁广告会跳入眼帘;去超市购物,摆在货架上最醒目位置的是蒙牛液态奶、金帝巧克力、长城葡萄酒……
中粮的产品遍布“从田间到餐桌”整个产业链。不过,这还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你或许还在中粮大悦城或凯莱酒店流连忘返。正如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旭波曾清楚表示过的,“中粮只有两块业务,一个是吃,一个是住”。
追溯到2005年10月18日,宁高宁在京高调宣布了中粮集团未来5年的战略目标:其中针对“住”就提出:“成为城市中高档住宅的主要提供者”的目标。
日前,宁高宁更是表示,中粮正筹备分拆房地产业务在香港或内地A股上市,希望今年内能完成该计划。一年之内,宁高宁的地产业务的发展或许将不负其“中国摩根”之名。
“中国摩根”谋定中粮系地产
“冲锋的时机,即告别的时机。”美国报人艾伦·纽哈斯的一席话多少令人惆怅,尤其是对于同是上世纪50年代人的王石、任志强和宁高宁来说。他们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下过乡,插过队,当过兵,那一辈人都有着一种务实的理想主义。
不同的是,2011年,王石赴美留学、任志强即将卸任,而对于53岁的宁高宁来说,这远远还不是一个告别的时机,而是冲锋的时机:在这一年,他将谋定中粮系地产。
2004年12月,国资委一纸任命,宁高宁就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当时46岁的宁高宁是前华润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已在华润集团拾阶而上18年。尤其是随着宁高宁在华润收购啤酒、投资电力、重组管控等一系列动作,“中国摩根”之名早已不胫而走。
作为国内第一批EMBA,宁高宁在国内修完*治经济学之后即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主修财务,这一定程度上亦形成了宁高宁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思考习惯。
他极喜欢论述自己的改革见解,不管是华润时期《生物链》等专栏,还是中粮内刊《企业忠良》上《好与坏》、《猿与猴》等“对比思维”的论述专栏。在国内企业家中,这是极少见的。
“空降”中粮数个月后,心思缜密的宁高宁随后开始思考,在纸上写下了自己和中粮需要面对的108个挑战:一个复杂的、转型的、业务形态多重的中粮,如何梳理整合?一个多层组织管理形式并存的庞大组织如何瘦身?其中,不乏对地产业务的挑战思考。
彼时,国资委确定了地产业务为中粮的三大主营业务之一。
其实,早在华润之时,对于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地产业务,宁高宁早已是烂熟于胸:华润于2000年收购万科,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后受让北京华远18%的股权。
为此,在履新之际,宁高宁就在中粮集团的经理人会议上坦言,以中粮自身的背景和财务基础,有很好的潜力去做地产业务。2005年10月18日,宁高宁在京高调宣布了中粮集团未来5年的战略目标,就提到“成为城市中高档住宅的主要提供者”的目标。
时隔一月,中粮以8亿元受让深宝恒27806.25万股国有股权,占总股本59.63%,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更名为中粮地产,是为中粮运作集团旗下房地产业务的专业平台。
当时的深宝恒拥有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其中近20万-30万平方米可转化为商业用地,还拥有主要在深圳宝安城区的近50万平方米的商住用土地储备。再加上原控股股东深圳宝安区投资管理公司,其区属企业的背景使深宝恒储备了丰富的低价土地。
那一年,对于中粮地产而言,是鼓舞人心的一年。中粮地产前董事长曾如此写道,“2005年战略会上,我们提出的"大胆"发展设想引起了全场哗然,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我非常感谢宁总,在当时对我们这支队伍还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能够给予我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提出"关键不在于数字大小,在于是否敢于向这个目标努力",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前进动力。”
那一年,中粮地产提出从来料加工和厂房租赁方式的地产业务转向住宅地产开发业务为主,从区域性地产开发转向全国性地产开发,从地产公司转变为中粮集团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平台。
与此同时,2007年,中粮置业在集团原物业投资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事实上,在此之前,除了10年前开发的中粮广场之外,中粮集团在商业地产鲜有作为。然而,自2008年北京西单大悦城一役成名后,“大悦城”遂遍地开花。
中粮置业的异*突起,或许亦是最令宁高宁喜出望外的。然而,中粮置业与中粮地产,却是一盛一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