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规范化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34/引言:
腐朽的政权,长久得不到民心,只会剥削民众必然失去民众拥趸。在以美英为主的几大强国监视下,哪一股革命新势力推翻了利比亚君主政权,他们分别对内对外施行了哪些政策?这些政策有是否挽救了利比亚的现状,是否能让利比亚民众远离战火远离西方殖民的控制呢?
大国的结局
“九月革命”的发动时间与发动人员组成,使西方大国,特别是英国与美国着实大吃一惊。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由高级军官领导的政变很可能在政策上并不会作出多大变动,没有一个人预示到这些地位较低的年轻军官目标是进行一场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政治革命。至年美国任利比亚大使的戴维纽森在政变前两个月回到华盛顿,担任主管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他在外交事务的口述历史课题中对此作出自己的评论,并确信:代理人(中央情报局)已经报告了一个名为“黑靴子”的、正在形成中的组织,该组织很可能围绕在一个名叫阿卜杜勒阿齐兹谢勒希军官的周围。但如果说那个组织有夺权的意图,那可能被卡扎菲组织抢先行动,我们对后者一无所知。
就在“九月革命”开始后,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召集四大国(法国、英国、苏联与美国)的外交官前来面谈。此后,英美代表接近利比亚领导层的机会比法国与苏联代表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革命指挥委员会想解决基地问题。也就是说,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年9月到11月,外交官很少有机会与卡扎菲面谈。
英国与美国错误地认为,自己可能继续维持在利比亚的经济与军事利益。然而不久就得出结论:要想获取在利比亚的最大利益,明智的做法就是在外交层面承认革命政府。因此,英国政府拒绝了伊德里斯国王及其支持者呼吁军事干预,恢复君主制政权的请求。当时革命指挥委员会特别关心美国政府的态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对此极为谨慎,因为后者在利比亚独立后就承认君主制政权,并与之保持密切的关系。
美英在至年的外交信函中逐渐表现出对革命政府充满失望的情绪。然而,许多分析家和记者的主导思想还是认为,卡扎菲是在掌握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出现的恰当人物。如年9月30日,由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发起的“九月革命”两年来的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卡扎菲近乎是利比亚“不可或缺的人物”,如果他从政治舞台上消失,利比亚的“不稳定秩序将有可能接踵而至”。与上述观点相一致的是,美国在革命初的几个月,曾不止一次,可能有两次或更多次向利比亚政府提供一些反对派试图推翻革命政府的情报。
“九月革命”发生之时也是美国驻利比亚大使换届之时。年7月,美国驻利比亚大使纽逊离任,接替他的约瑟夫帕尔默直到同年年底才就职。戴维麦克当时是一名资历较低的美国外交官,后来担任负责近东事务助理国务卿的助手(一);由于擅长阿拉伯语,暂时担任帕尔默大使的翻译官。他后来详细叙述了在的黎波里电台会见卡扎菲的情况。给麦克印象最深的是,卡扎菲才智聪颖,熟练地掌握阿拉伯语,说起来像电台播音员那样音质优美。他似乎完全回忆起昔日对话的内容。很明显,在麦克看来,卡扎菲就是革命指挥委员会中精英中的精英。然而,的黎波里的美国大使馆里以及华盛顿政府内部都在为谁将成为利比亚革命舵手激烈地讨论着。
年2月,君主制政权宣布不再与英国续签基地协议,而美国的基地协议要到20世纪70年代才到期。然而,基地问题在利比亚国内一直是颇具争议的间题。因此,发生以下事情就不足为怪了,那就是革命指挥委员会开始向美国政府施压,要求提前结束协议。年10月16日,卡扎菲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清晰地阐明了革命政府的立场:
今天我们要求你们放弃梅拉哈基地的立场已经足够鲜明。我们对上述基地以及其他基地的态度不再是模棱两可的。利比亚的阿拉伯人在9月1日站起来了,不能再容忍外国人与我们肩并肩地站在我们的基地上,民众革命诉求的军队也不能容忍自己住在简陋的棚屋里,而让利比亚的领土存在帝国主义的基地。
基地的期限就像占领者的期限一样,基地的命运注定要掌握在我们手中,因为我们不接受外国人的基地,不接受外国人,不接受帝国主义者,不接受侵略者。对于朋友或敌人来说,这种鲜明的立场都是可以理解的。无论付出任何代价,我们都要将自己的土地从外国控制下,帝国主义者与外国力量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利比亚与英国协商得相对顺利,后者不久就作出了撤离的决定:年3月末,英军离开了阿丹姆基地。但与美国在惠勒斯军事基地的谈判就显得很漫长,因为美国一度要求严格按照年协议所规定的条款,将美军基地保留到年12月24日。美国为了避免将军事设施移到欧洲,甚至建议与利比亚一起使用惠勒斯基地。利比亚革命政府拒绝了该建议。年12月23日,美国人同意撤出基地。年6月11日,最后一批美国飞机离开惠勒斯基地后,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向华盛顿发电报:“飞机起飞了,别了惠勒斯!”英美军队离开利比亚的日子是2月28日,英国人撤离阿丹姆基地;6月11日,美国人告别惠勒斯基地,之后,这两天成为利比亚国家法定假日。每年的这一天,民众都要举行庆典以示纪念,卡扎菲一般都要进行有关民族主义精神的演讲。年10月7口,意大利人的财产被没收,意大利社区被赶出利比亚,这一天也成为国家法定节日。
卡扎菲刚开始时将基地谈判权交给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阿卜杜勒萨拉姆贾鲁德少校,后者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卡扎菲的副手。基地协议问题解决后,卡扎菲的工作重点转向其他问题,诸如与石油公司的谈判。美国大使馆渴望与卡扎菲培养积极的友好关系,希望与他谈论诸如技术转让等问题,但这些并不是卡扎菲急于提上日程的话题。美国入也没有接近卡扎菲的渠道。帕尔默大使在3年任职期间仅仅见过卡扎菲3次:即刚到任时;惠勒斯谈判初期和离任时。而他还是卡扎菲会见次数较多的大使。按照一般惯例,卡扎菲仅在大使到任时会见一次。
与此同时,利比亚人继续向美国以及其他外交使团以不同的方式施加压力。革命后不久,他们就把班加西的基督医院收归国有,没有给予任何补偿。与此有着同等遭遇的还有的黎波里的美国教堂。除了挤压美国等国的财产外,包括美国在利比亚油气工业的份额,利比亚政府还不断地批评美国的政策,特别是中东政策,认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那些不详的军事设施具有重要的暗示,并提出将领海延伸到英里以外。此外,利比亚声称控制了整个苏尔特湾,这一说法后来遭到美国的军事挑战。
公平地说,当时美国的政策鼓励了利比亚的挑衅行为。例如,当利比亚寻求购买-30运输飞机的准许权时,美国答应了订购要求,却不保证得到出口许可证。而在利比亚支付了飞机货款后,美国却禁止交付飞机,飞机在佐治亚州的玛丽埃塔机场停放了近30多年。
年,美国、英国、苏联等国都接到利比亚外交办公室的指示,要求将各国使馆工作人员减少到15人。在年9月,美国大使馆有85名工作人员。到年12月,已经减少到13人。此后,美国大使馆关闭了班加西领事馆最后一个哨站,撤退了全部海上安全部队,让利比亚政府负责大使馆的安全工作。这一决策的负面影响在7年后显现出来,当时美国大使馆被愤怒的暴徒袭击并毁坏,而当地警察部队袖手旁观,拒绝干预。年末,帕尔默大使退休离任而无人接替,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年使馆关闭。
就在英国和美国与利比亚商讨关闭军事基地相关事宜时,他们的盟友法国正在考虑向利比亚革命政府销售先进的新式武器。法国政府在“九月革命”成功的6周之内,主动要求向利比亚政府出售架超音速“幻影”战斗机。年1月,革命指挥委员会决定购买架,而不是原定的架,为期3年,总费用达3亿美元。这项交易还包括:法国同意在自己的基地为利比亚训练飞行员与技术人员。两国都承认,这一协议是当时法国对外武器销售史上最高记录,是一次重大的经济与外交“政变”。在随后的10余年里,利比亚与法国关系比其他欧洲国家走得都近,主要是囚为法国的中东政策较容易让阿拉伯国家接受。
苏联与伊德里斯政权的外交交往与商业交往极为有限,这也迅速增强了其在利比亚革命政府外交格局中的地位。年9月4日,苏联官方承认革命政府,并暗示乐意提供必要的援助。苏联的兴趣与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但是革命指挥委员会刚开始与苏联的交往范围仅限于商业领域,特别是武器购买。利比亚的早期政策声明中,都将共产主义描述为与伊斯兰教、阿拉伯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无神论系统,完全不适合利比亚的基本国情。:年7月,苏联第一批武器到达利比亚,并在“九月革命”一周年阅兵队伍中公开展出。此后的10年,革命指挥委员会一直从苏联购买军事设备,其中双方在至年间达成10亿美元的一揽子交易,这也是双方最大的武器交易协议。假如“冷战”时期存在着单极世界的逻辑结构,那么利比亚与苏联之间的友谊与其他诸多事件则加深了这种关系,卡扎菲与美国的关系却渐行渐远。
石油的优先地位
革命指导委员会在革命的初期岁月专注于巩固权力,对国际石油公司与天然气企业采取安抚性的政策,许诺尊重现存协议。例如,年9月18日,利比亚总理马哈茂德苏莱曼马格拉比为消除外国油气企业的恐惧心理,强调碳氢政策不会有引人注日的变化。两周后,他建议利比亚原油价格应该以产油国的纳税收入为基础,明显低于实际价格。年10月6日,石油部长采取强硬立场,指控国际石油公司单方面不公正地设定原油标价,违反利比亚法律。他补充说,石油部门想扭转这种不合理局势。10天后,卡扎菲发出了国家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的信号:
众所周知,目前油价是不公平的,是为公司的利益而不是政府的利益设定的。我们所采取的行动就是,成立委员会专门研究这件事情。根据这种研究程序,我们的石油收入份额将经过专家研究再作决定。最后要达到的目的是,当我们提出某些要求时,就要实现它。
通过回顾以上情节,很明显可以看出革命指挥委员会从一开始就决定削减石油生产,保证石油供应,通过油价的最大化,开发上下游产业,增加石油收入,利用石油收入实现国家经济的多元化。
自从年利比亚探明石油储量以来,国际石油公司一直享受着商业上的丰厚收入。但在10年后,这种蜜月意外地突然结束。年12月,革命指挥委员会要求通过会谈实现提高石油价格的目标。利比亚人首先将目标对准独立石油公司,特别是西方石油公司,因为它们所主张的、以减少生产配额为基础的谈判战略是最站不住脚的,而这些配额是建立在公司与公司之间相互比较基础之上的。当独立石油公司拒绝按照要求修改合同时,年夏,革命指挥委员会要求将石油口产量减少80万桶以施加压力。埃索石油公司接到了禁止出口液化天然气的通知。利比亚将地方石油产品营销权收归国有,这增加了国内局势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革命指挥委员会在削减产量的同时,沙特阿拉伯也暂停通过叙利亚的管道输送石油。两件事情一起造成全球性的石油短缺,特别是在欧洲,后果极为严重。
年9月1日,确切地说,是在自由军官夺取政权的一年后,西方石油公司同意将每桶石油价格提高0.3美元,其他石油公司随后效仿。这也是自年欧佩克成立以来,第一次提高石油价格。随后其他产油国采取相似行动,加入利比亚提高油价的行列。革命指挥委员会的强硬政策结束了石油生产者才有决定原油价格的长期神话。
总结:
以卡扎菲为主的军官组织顺利推翻了腐朽的利比亚君主政权,施行了一系列措施,驱赶美英在利比亚驻扎的军事基地,卧榻之侧不容他人刀兵,联合法国建立友谊合作,培养自己的军事人才。控制石油开发调整石油价格,有效的维护了利比亚石油利益,结束了石油生产者才有决定原油价格的长期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