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条消息或都与俄罗斯有关,准确来说,美欧阵营开启了针对前者的立体绞杀。
1、美国战略轰炸机现身中东上空。
消息显示:3月7日当天,两架B-52在卡塔尔、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机的护送下,径直飞越多国上空。五角大楼发表声明称,此行只为了“阻止侵略”,向盟友兑现美*维护中东和平的承诺。
分析指出,美国虽然没有公开点名俄罗斯、伊朗,但从其近段时间的动作来看,制约前者的意图暴露无疑。需要注意的是,B52是在多国*机的伴飞下完成了战略巡航,进一步加剧了中东的紧张局势。
2、英国*事代表团突访顿巴斯。
3月7日,英国武装力量代表团访问了敏感地区顿巴斯。除了对当地*府工作人员予以了慰问外,英国代表还特意巡查了克拉马托尔斯克*民合作联合中心。
考虑到俄欧关系对立,以及俄乌就争议问题引发的大规模冲突。英国此行或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简单说,顿巴斯成为俄欧新的战略角逐地,不容有失。
若顿巴斯成为第二个克里米亚,乌克兰大概率会解体,至此西方世界少了一道钳制俄罗斯西进的战略屏障。对于莫斯科而言,一旦控制顿巴斯,其就有了更多和欧盟对抗的资本。
因而关于顿巴斯的“争夺战”显得异常激烈。
值得注意,英国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派遣*事代表团访问顿巴斯的国家,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威慑俄罗斯,更有和德国等国家前后策应的战略企图。
目前包括德国在内的国家都开始向顿涅茨克地方*府予以大量的经济援助。新的消息是,德国的万欧元的物资援助将于不日抵达顿巴斯。
不难看出,美欧调整了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方针,如果说之前侧重于对莫斯科经济基础的打击,自此以后美欧不惧在俄势力圈内挑起战火,以此达到干扰、迟滞后者的目的。
这些都是外部手段,它无法起到动摇俄罗斯根本之作用,外方更须注意俄罗斯内部的分裂运动。
目前围绕“纳瓦里内”中*一事引发的风波越来越大,按照美欧的构想,在时机允许的情况下不排除扶持纳瓦里内上台的可能。
如此说来压力全部在普京一边,如何打破美欧的立体封锁圈,寻找新的突破口就显得至关重要。但从当前的两*对垒的情况分析,俄罗斯似乎毫无招架之力。
就如同俄外长拉夫罗夫所言,若欧盟制裁扩大化,俄方可视情形发展,对两者关系予以切割。
这说明,俄罗斯不会在克里米亚等问题上做出丝毫的让步,它宁可顶着美欧的“炮火”,也必须迎难而上。
针对美国阵营的进击动作,简单的谈两点看法,借以预测未来的国际格局的变动趋势。
第一,俄美、俄乌、俄欧冲突演变成战争的概率大增。
特朗普时期美国依赖盟友打头阵,自己在幕后指挥的战略打法,但拜登却不这么认可。B52主动飞跃中东诸国上空,就是想告诉伊朗、叙利亚等国,那个不惧战争的美国来了。
至此以后,美国改变了进击方式,成立了以自己为中路先锋,盟友作为策应的新战略同盟。其对中东局势的危害性不言而喻,更为重要的是将迫使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做出改变。
第二,克里米亚、顿巴斯问题到了“该解决”的时刻了。
尽管俄罗斯在关键议题上一再的和美国唱对手戏,但丝毫不影响后者的排兵布阵。
美欧介入顿巴斯冲突,会让俄罗斯的控制力度急速下降。若普京采取更为强硬的对抗措施,或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一个克里米亚问题已经让俄罗斯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朋友,若继续西进,它或将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综上所述,美国、英国的动作不简单,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充分的谋划。
说白了,美欧想挑起新的战争,将俄罗斯拖进战争的汪洋大海,这样普京有可能分身乏术,缺乏足够的精力处理内部问题。
总而言之,形势对于克宫愈发的不利,它处在了历史的交叉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