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蚀病 http://pf.39.net/bdfyy/bdfyw/140224/4342806.html最近,随着上证指数重新回到点附近,微博上有一张14年前上证报《多方绝地反击,点先是后得》的截图火了。
这则报道发布于年4月23日,当时上证指数在个交易日内自多点暴跌至多点。没想到14年一个轮回,我们又要进行一轮点攻防战。
人们都说历史是在不断演进的。对于经济周期、金融周期、投资周期,有投资者认为历史可以重演,但也有投资者坚信此时此刻并不同于彼时彼刻。
资本市场如此的历史周期变化,令我们不断思考如何用“历史学”眼光去看待金融问题。这便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一个命题。
一个简单的“历史角度研究金融问题”的案例是:历史上,一个国家国民储蓄、整体债务、储备货币三个参数的多寡能够决定其抵御经济危机和信贷崩溃的能力。类似的选题或者研究角度还可以很多。
太多了,那只能从核心思考者角度出发研究。我们认为当今世上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两位思考者是易中天先生和瑞·达利欧先生。
本文的标题分别取自易中天先生的《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以及瑞·达利欧先生的《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对于两位的介绍应该不需要我们再赘述,期待能从这两本著作中解析出两位思考者的一些逻辑来回答上述命题。但本文最终目的可能也只是提供一个契机,让读者找到继续思考下去的一条线索。
易中天、达利欧对历史周期的思考
*炎培教授曾经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周期律”,总结出中国历史上的兴衰交替,每个朝代从兴起到顶峰再到衰落,循环往复,连绵数千年而不断。
*教授同时把这个历史周期律拓展至更细分的层面,提出:“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
可见“历史周期律”拥有普遍适用性特点。但历史周期律能否被用来解释所有的问题呢?其实也未必。
历史周期律甚至不能单独解释所有历史问题。
对于外来文明冲击和中国历史周期律的关系问题,著名历史学者易中天教授曾有过这样的论述:“首先历史不可假设,要假设的话,我们必须这么假设:如果西方没有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及大航海,就没有后来的鸦片战争。我前面已经说过,清代已经把中华帝国制度除了腐败以外的其他问题都解决了。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样?我的猜测可能是由腐败而腐烂,由腐烂而腐朽。将来历史是怎么样?不知道。”
易中天对历史周期中每个阶段的点评是不同的。比如,他在接受燕京书评采访时说过:“到了唐代,是唐文明、阿拉伯文明、拜占庭文明三足鼎立,我在《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实际上是说这一点。反倒宋是一枝独秀——到了宋代的时候,全世界只有宋是唯一兴盛的文明。元明清完全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才有那种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个说法——虽然这个说法我也不同意,但崖山以后走了下坡路。”
无巧不成书,在世界投资界中鼎鼎大名的瑞·达利欧就是一个明确的“历史周期”信仰者和实践者。
他认为,通过对年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帝国的历史周期研究,当前的中国符合他所认定的一个国家崛起的所有条件。中国有“足够有能力的领导”来增加国家的财富和力量;中国有一个强大的教育系统,民众具备强烈的工作热情,并且向“世界上最好的思想”开放。
这位世界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实际掌控者最新出版了一本名为《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的新书。书中他试图厘清世界历史上老牌帝国兴衰的过程,并提出了“3大周期、8个决定因素”等新颖的历史方法论。
达利欧先生在书中还写道:“繁荣与萧条、和平与战争的历史阶段,就像潮水那般来了又走。”
我们不禁想象,在他对历史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周期”的信念中,是否藏有有某种宿命论?
从上述两位思考者的文字中获得灵感,我们能否也可以畅想一下在包含投资在内的金融领域以“历史视野”来做研究和决策呢?又或者,我们能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历史视野可能无法被证明能帮助我们解决某些特定金融问题?
要完成对以上这些问题的解答,可能需要长年累月的研究积累,势必需要“读万卷书”,可能还要再加上“行万里路”。
我们不敢说已经读懂了易中天先生的《易中天中华史》系列以及瑞·达利欧先生的《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更遑论能有如此深厚的学术沉淀去解答历史学和金融决策的关系问题。
但通过阅读两位的著作,我们发现以历史角度看宏观问题是达利欧最典型的标签之一;而以历史来论中华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则是易中天先生最鲜明的观点之一。
从这条出发,我们力图从两位思考者的著作中找到一些灵感,为读者带来一丝启发。
瑞·达利欧眼中的中国历史
瑞·达利欧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的对冲基金经理,对中国有着客观而深入的研究。
在《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中,达利欧在其第六章《中国大周期及其货币》(TheBigCycleofChinaandItsCurrency)用心发挥,将他的观察与思考详尽记叙约2万字。
在这一章的开始,他便坦言关于中国的研究,他选择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方面他认为不诚实将让自己的尊严受损;另一方面,他已经做了近36年的研究,有向世界分享自己最新成果的动力。
章节中,他探讨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诞生,并且回顾中国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衰落历程,以及审视起于微小却逐渐成长为世界强国的兴起。
下图是达利欧绘制的世界各大国在年至今的相对国力估测排名。能看得出来中国在年以前是领先于其他国家的,虽然经历了下跌,但是在年以后国力急速上升,如今已经有着赶上美国的势头。
图源:达利欧的领英
他认为,理解中国的第一步就是要对中国约年的历史有个基本的了解。因此他简单回顾了公元年之后的中国历史,为此绘制了一张自公元年至年的一张相对国力排名图。和上面的图表非常相近,不同的是时间周期更为久远,且仅标注了中国一个国家。这个目的是为了解释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图源:达利欧的领英
他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