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没有萨达姆的伊拉克变得一文不值了吗
TUhjnbcbe - 2024/6/30 21:09:00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625/c7pocrv.html

萨达姆作为一个非常自负的人一直认为是自己给伊拉克注入了灵魂,是自己带领伊拉克迈向了强大。他还认为如果不是美国,那么自己就会带领伊拉克走上巅峰,完成伊拉克乃至阿拉伯的伟大复兴。所以当他走上绞架时留下了一句遗言:“没有我的伊拉克一文不值”。这让我想起了荀子所说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的运行有其自然规律,不会因为某个伟人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某个恶人而消亡,同样也不会因为伟人或恶人的离世而停止运行。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萨达姆是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然而人类历史上哪个的死亡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灭亡了?地球离了谁不照常转?如果没有美国的入侵,那么难道萨达姆就会长生不死?难道没了萨达姆的伊拉克就一文不值了?再说伊拉克在数千年前就有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现代伊拉克国家也诞生于年,那么难道在萨达姆之前的伊拉克历史就一文不值?事实上伊拉克国家的上升期并非萨达姆所缔造的,在萨达姆上台之前他的舅舅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就已奠定了伊拉克富裕强大的原始基础。

年贝克尔与萨达姆舅甥俩通过政变夺取了伊拉克的最高统治权,同时也清除了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内部的反对势力,从而确立了以贝克尔为主的政治体系。贝克尔执政期间伊拉克仿效苏联实行五年计划,削减外国资本对石油贸易的控制,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事实上外媒报道时所谓的“伊拉克繁荣时代”并非指萨达姆时代,而是指的贝克尔执政的12年。这一时期伊拉克几乎家家都有小轿车,人均GDP已经达到了一万美元,堪比现在的中国人均GDP。

年伊拉克的外汇储备接近亿美元,而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年伊拉克的GDP总量位居世界第32位,而当时伊拉克总人口只有万。这年伊拉克的人均GDP超过美元,而当时的韩国人均GDP只有美元。年局座张召忠曾在伊拉克工作,当时他的收入在国内算是高收入群体,然而在伊拉克却只相当于当地人收入的1/30左右。当时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已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了,可实际上当时伊拉克人生活中有很多方面其实是不用花钱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伊拉克的社保体系可以简单归纳为四个免费:免费的医疗、免费的养老、免费的教育、免费的住房。就是今天一些发达国家也没能完全做到这些,然而伊拉克早在四十年前就已做到了。现在网上一些文章为宣传萨达姆治理下的伊拉克有多富裕强大就把作为伊拉克繁荣期的”上世纪七八年代“这一概念代之以”萨达姆时代“,然而这套社保体系早在贝克尔时代就已确立起来,萨达姆几乎是完全继承了贝克尔时代的社保体系,所以伊拉克的繁荣时代其实并非萨达姆所开启。

同样伊拉克的繁荣时代也并非持续整个萨达姆统治时期。年萨达姆发动了“两伊战争”,从此伊拉克的发展开始受阻。年两伊战争结束后在战前拥有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伊拉克到战争结束时欠下外债多亿美元,在战争过程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直接损失亿美元。所以伊拉克的繁荣时代实际上早在美国人到来前就已在两伊战争的炮火中终结,而那时的萨达姆可不是什么反美斗士,反而是在美国的怂恿下扮演了美国打击伊朗霍梅尼政权的盟友角色。

事实上萨达姆是现在一些人为煽动反美情绪故意塑造出来或者说虚构出来的一个反美斗士。如果你要对伊朗人说萨达姆是反美斗士,那么一定会觉得荒唐可笑。两伊战争时期萨达姆可没少从美国人那儿拿好处。两伊战争最关键的年萨达姆的军队经过前期的消耗后节节败退,伊朗军队甚至攻入了伊拉克本土。在这危机的时刻美国向萨达姆输送了大量的武器和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美国情报机构将源源不断的伊朗情报送到萨达姆的面前,甚至连伊朗的军事布防图都一目了然。

其实年美国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入侵伊拉克是极为荒唐的,因为伊拉克最早的化学武器正是美国人提供的:两伊战争期间美国给萨达姆送去了几船细菌、真菌制剂。这些化学物品足够萨达姆造出很多化学武器,这也是萨达姆在伊朗使用化学武器的最初来源。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公然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然而此举在美国的庇护下没受到任何来自国际社会的制裁。两伊战争后期美国直接派军队摧毁了伊朗大量海军,从而保护了伊拉克的石油设施和运输。

年伊拉克误射导弹打中了美国驱逐舰,美国反而将矛头对准伊朗进行报复,从而间接帮助萨达姆赢得了两伊战争的胜利。看看萨达姆早年这些经历还能将其称之为反美斗士吗?事实上萨达姆根本无意扛起反美斗士的大旗,他后来之所以和美国闹翻完全是各自利益的冲突使然。当然这绝不是说美国就有多正义,毕竟伊拉克最早的生化武器事实上就是由美国所提供的。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固然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然而这同样无法证明萨达姆的正义性。

事实上萨达姆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独裁者,他所捍卫的并非伊拉克人民的利益,而只是捍卫他自己以及他身边的那个小圈子的利益。萨达姆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显然就不是什么对抗强权的战争,而是为满足他自己的扩张欲望,在这场战争中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实际上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说他是美国的帮凶也不为过。至于后来他和美国闹翻就能证明他是一个反美斗士吗?照此理解是不是也可以说吴三桂反清就证明他是明朝的忠臣呢?说到底利益之争而已。

只不过现在有些人为强行煽动反美情绪才故意将萨达姆塑造为一个所谓反抗美帝强权的标志性人物而已。那么既然萨达姆所捍卫的只是他自己那个小圈子的利益,凭什么又要伊拉克人民为他的野心买单呢?事实上正是萨达姆的野心毁掉了伊拉克曾经的辉煌年代,这不是否认美国对伊拉克的破坏,不过早在美国人打击伊拉克之前两伊战争对伊拉克的破坏却不知道是有意或无意被网上的很多文章集体回避了。由此可见并非萨达姆使伊拉克变得繁荣强大,那么萨达姆死后的伊拉克是否一文不值呢?

年8月日本NHK电视台《文明之路系列》纪录片摄制组就进入巴格达进行了现场实地采访。尽管日本是美国的盟国,不过NHK电视台作为日本国内的左翼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上还是相对比较客观的,最早公开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日本媒体也是这家电视台。那么摄制组到底看到了怎样一个伊拉克呢?摄制组进入巴格达时发现巴格达的水电气供应恢复工作并未取得丝毫进展,城市的主干道因信号失灵而导致交通事故不断,城内时不时会有爆炸事件造成人员伤亡。

当摄制组医院医院内都有持枪的引导人员,因为政府已不存在,所以人们只有自己拿起枪保护自己。医院也绝不是安全的地方,因为那些想抢劫药品和医疗器医院。当你听到有人会抢药时是否觉得好笑呢?可千万不要忘了这是一个死亡与受伤随时可能降临到每个人身上的国度,在这里药品和医疗器械可是相当珍贵的。医院在战火中遭到破坏,于是相当一部分医生进入各个社区为人们诊病,他们并不收取报酬,只要管饭就行。

钱在战后的伊拉克几乎没任何用处。其实不只是医疗行业,事实上在伊拉克战后初期很多人都是通过这种为他人提供服务换来一顿温饱的方式度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伊拉克人甚至曾一度恢复物物交易,因为钱在这个国家已失去作用。然而就是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伊拉克人民自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人们通过为他人劳动为他人服务的方式换取温饱。可即使在这种状态中仍能令人看到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是难以被消灭的——这就是民族的力量。

想想看当年我国的抗日战争、苏联的卫国战争遭到了何其巨大的破坏,可如今中、俄两国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在战后初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然而没过几年就迎来了战后复兴;英、法这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二战中遭受严重削弱,然而战后也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复兴......世界历史一再证明:世间万物人最宝贵,一个民族只要信念没磨灭,那么即使有形的物质财富被战火摧毁也无法阻挡这个民族凭借精神财富实现复兴。

关于伊拉克战后人民生活的话题为什么会引起争议呢?因为这被直接视为美国对伊拉克的影响。如果有谁肯定伊拉克在战后取得了发展成就,那么也就被认为是认可美国促进了伊拉克的发展;反之具有反美情绪的人则坚决否定伊拉克在战后取得了任何发展成就。然而争执的双方似乎都忘了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伊拉克人民的作用。事实上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性力量,然而与此同时人民又是没掌握话语权的沉默的大多数,所以一提起某个国家的富裕或贫穷往往首先将其归因于该国政府的政策好坏。

当我们看到万里长城时我们总是不由自主歌颂秦始皇的丰功伟绩,然而秦始皇是长城的规划设计者,可长城是他亲自去修的吗?实际上长城作为世界建筑史的伟大工程凝聚的是无数没能在史册中留下姓名的华夏先民的智慧与汗水。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然与其政策有一定关系,然而与此同时千万不要忘记经济发展其实是有其自我运行规律的,人民群众自发的经济活动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而政策性的东西所起到的其实只是宏观调控的作用。

美国人之所以宣扬战后的伊拉克取得了多少成就其实是在说我美国人来了之后使伊拉克的政策变好了,反美主义者否定伊拉克在战后取得任何成就其实是在说美国人使伊拉克的形势变得更糟了,实际上双方都不约而同无视了伊拉克人民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国家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当政府已无法发挥其社会治理的职能时是伊拉克人民自发成立的各种自助互助组织承担了战后初期的社会公共事业,这再次证明以武力征服一个国家的领土也许并不难,但要以武力征服一个民族的人心却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如果说伊拉克在战后取得了什么成就,那么在本质上这其实是伊拉克人民奋斗的成果。那么伊拉克战后的经济复兴工作有取得成就吗?答案是有的。从年起伊拉克局势开始趋于稳定,经济随之开始复苏并保持长期的稳定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年伊拉克GDP因战争原因下降33%,但战争结束后的年经济就超过了年水平,到年伊拉克实际GDP已经比战前增长87%。有人把这解释为美国推翻了伊拉克的独裁政权,所以使伊拉克的经济政策得以好转。

我再次提醒大家注意:经济运行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和其他中东国家一样:伊拉克的支柱产业是石油出口。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长称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亿桶,在欧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中分别占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按说伊拉克完全可以通过石油出口发展成为像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等国一样的土豪国,况且伊拉克还具备沙特等国所不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东地区尽管油气资源丰富,然而偏偏缺乏工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水资源,以致于在中东就出现了举世罕见的水贵如油的现象。得益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伊拉克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伊拉克因此成为中东地区少有的同时拥有充沛的油气资源和水资源的国家,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使伊拉克可以一方面通过石油出口创汇,一方面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的工农业。其实像伊拉克这样的国家只要政府不瞎折腾,任由市场规律自我调节就不难实现经济发展。

如果要说伊拉克战后的经济发展与美国有什么关系,那么仅仅只是因为美国取消了经济制裁,从而使伊拉克石油得以大量出口。事实上伊拉克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内因,也就是伊拉克人自主的经济活动以及伊拉克先天的资源禀赋。伊拉克战争至今伊拉克的GDP的确翻了8倍不假,可很难说这和美国有多少必然的联系。随着经济增长使伊拉克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伊拉克的总人口从年的万增至年的万,水源和卫生设施得到改善。

近年来伊拉克的恐怖袭击已不像过去那样猖獗,国内治安开始逐渐转好。每活产婴儿的死亡率从年的34.6降至年的26.5,同时下降的还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年伊拉克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占GDP的5.5%,略高于印度、沙特等国的4.7%。其中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医疗总支出的60%,年时一度超过75%,与沙特水平相当。当然现在的伊拉克距离真正的和平安宁、繁荣昌盛仍是遥遥无期:目前伊拉克国内武装组织冗杂,在社会福利方面也完全不可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同日而语。

从年到年美国一直在伊拉克进行打击萨达姆系武装组织的反恐战争。年后IS极端武装开始在伊拉克崛起,甚至一度逼近到巴格达郊区50公里的地方。从年到年伊拉克境内爆发了打击IS极端武装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的国内民生建设其实仍是相当滞后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伊拉克人民在战后所取得的成绩。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局面下,所以我们往往会觉得伊拉克近些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对真正生活于其中的人来说这就是希望。

有人说如今伊拉克都不存在了还讨论什么是不是一文不值。伊拉克真不存在了吗?有人会说名义上存在,实际上不过是美国的傀儡。然而事实却是伊拉克一直是中国的好朋友和伙伴: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方面坚定如一,近年来伊拉克大量石油开采合同、国内建设项目定标中国企业,同时原油大规模出口中国。可以说如今的伊拉克在我国的能源进口国中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美国甚至对我国在伊拉克正常的商业行为抱有警惕,这也从侧面证明美国并不能完全控制伊拉克的局势。

中国的新冠疫情发生后伊拉克的医药商店、医药进出口商纷纷帮忙筹集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物品,一些人甚至冒着安全风险跋涉几百公里把物品送到中方营地。伊拉克当地时间2月14日下午6时15分一架满载78吨医疗物资的货运专机从巴格达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中国。对此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张涛表示:“在伊拉克安全形势最紧张的时候中国企业坚守岗位支持伊拉克重建;在中国出现严重疫情的时候伊拉克朋友向中国人民伸出援手。这正体现了中伊战略伙伴关系的水平和中伊友好的牢固基础”。

从张大使的话证明了以下几点:战后的伊拉克并非美国的傀儡;战后的伊拉克取得了一定的重建成就;中国参与了伊拉克的战后重建;目前中国和伊拉克的关系并不比萨达姆时代差。众所周知在本次疫情中美国一直在肆意抹黑我国,那么像伊拉克这样一个积极和我国进行合作抗疫的国家愣被说成是美国傀儡、一文不值合适吗?事实上伊拉克人民从未放弃过国家发展的希望,他们一直在向前迈进,而我们也只能是面向未来发展新时代的中伊关系,因为过去的时代无论好坏都回不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有萨达姆的伊拉克变得一文不值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