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中东强人萨巴赫,纵横中东五十多年,为何连
TUhjnbcbe - 2024/7/1 16:53:00

年9月29日,科威特时任埃米尔(国家最高元首)萨巴赫在美国病逝,享年91岁。虽然算是寿终正寝,但萨巴赫之死还是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轰动。

几十年来,在萨巴赫的主导下,科威特在新仇叠旧恨的中东问题上一直采取中立的立场。然而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却说,科威特将是下一个与以色列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此事真假莫辨,但萨巴赫之死无疑为科威特和以色列的建交事宜带来了重大的不确定因素。

科威特前任埃米尔萨巴赫

在被誉为中东稳定之源的萨巴赫去世之后,后继之君会否步阿联酋和巴林的后尘,马上和以色列建交?科威特还能否继续扮演调解中东矛盾的角色。

一、斡旋中东和平的外交老臣

萨巴赫24岁初入科威特政坛,接触的主要是新闻事务。他曾四次担任国家新闻事务负责人,应变能力和耐性得到了很好的淬炼。年开始,萨巴赫任科威特外交大臣一职,直到年就任首相,外交生涯长达40年。

这期间,年伊朗什叶派革命给“海合会”成员国敲响了警钟:这些国家都是君主政体,国内又有为数不少的什叶派民众。既然伊朗王室能轻易被推翻,这些阿拉伯君主制政权又凭什么能够保持长青呢?

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以自己为整个阿拉伯世界付出重大代价为由,要求曾在战争中为自己提供过资助的科威特减免债务。在遭到拒绝后,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恼羞成怒,竟然在年入侵科威特。科威特虽然富得流油,但因为缺乏防御力量,建国仅29年的科威特暂时“亡国”。

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下令入侵科威特

年,在萨巴赫的斡旋和美军的帮助下,科威特才得以复国。萨巴赫深谙战争永远无法最终解决中东乱局,因此提倡中立主义和不结盟立场。年,约旦和巴解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之间爆发了“黑九月”事件。巴解组织劫持了三架西方客机到约旦,并把名西方乘客囚禁于沙漠。约旦军队在忍无可忍之下,向巴解组织开火。面对阿拉伯兄弟之间的拔刀相向,萨巴赫挺身而出,参与了相关调停工作,促成了双方的停火。

年,埃及、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议》之后,阿拉伯世界几乎一致对埃及实行制裁。但萨巴赫顶住压力,反对对埃及进行经济制裁。

年6月5日,中东六国及南亚的马尔代夫,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分别与卡塔尔断交。萨巴赫曾试图扮演调解人的角色,遗憾的是直到他去世,仍没有看到这一危机得到妥善解决。

二、战略要冲的务实小国

萨巴赫的中立主义,是一种在大国夹缝之中求生存的务实主义。虽然科威特富得流油,但它太小了,人口只有不到四百五十万人,面积1.7万平方公里左右。处于中东火药桶的中心地带,科威特周边围绕着许多势不两立的国家。尤其是伊朗和沙特,而只要双方有战火,就会殃及科威特。科威特虽然是沙特主导的“海合会”的主要成员国,却不完全认同沙特推行的反伊朗意识形态。

科威特在地缘上紧邻伊朗和沙特两个大国

由于历史原因,科威特境内有一定数量的伊朗移民,这群移民在科威特定居已有年左右了,是科威特境内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另外,年科威特短暂亡国之时,萨巴赫正是外交大臣。就算一年之后科威特成功复国,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心灵创伤是永远弥补不了的。

战后国家重建的艰辛,萨巴赫都看在眼里,从而更加坚定地走“避战亲善”的外交道路。科威特虽然在外交上是属于沙特和美国阵营的,但为了自身的安全,在疏远伊朗的同时,又与伊朗保持着实质的贸易与外交关系。

年6月,萨巴赫还历史性地访问了伊朗,这在海湾君主国中实属罕见。萨巴赫在病逝前的几个月,还在为修复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伊朗的关系奔走呼号,可惜中道崩殂。

在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土地的问题上,萨巴赫是站在巴勒斯坦人的角度上支持后者的。在特朗普推出偏袒以色列的“新中东和平计划”后,科威特是第一个对此严厉批评的海湾国家。科威特同时也接纳了大量巴勒斯坦难民,赢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尊敬。

三、对亡国仇恨的包容

曾遭伊拉克入侵而亡过国的科威特,并未对伊拉克睚眦必报。尤其是在年伊拉克战争的前夕,萨巴赫就表示过,科威特从来没有反对过伊拉克人民,同时不反对取消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当年4月,萨巴赫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会谈中强调,必须维护伊拉克的统一和独立。

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萨巴赫在多个国际会议场合上,不断提出在政治和经济上全力支持伊拉克重建,科威特提供了大量援助。近年来,在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侵扰下,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境内战火不息。萨巴赫积极为这些国家举办国际人道主义认捐会。

萨巴赫多次在国际上呼吁支援伊拉克重建

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盛赞他“为本地区和世界的共同未来而精诚团结、积极参与,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对于萨巴赫的离世,联合国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他“是智慧和慷慨的杰出象征,是和平的使者,是桥梁的建造者”。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本·法尔汉称赞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科威特、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

与此同时,与沙特长期对立的卡塔尔和伊朗,也对萨巴赫的离世表达了沉痛哀悼。这在分裂的中东是难得的。今后的科威特,仍必须在来自美国的压力、与邻国伊朗的温和关系,以及国内亲巴勒斯坦民意之间,找到平衡点。

四、后萨巴赫时代,科威特何去何从

如今“卡塔尔断交”余波未平,“伊核风波”又起,加上阿联酋、巴林与以色列建交,使得中东地区局势波谲云诡诡。科威特的外交政策能赢得各方认可,除了得益于萨巴赫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之外,还得益于金钱。

依托石油财富,如同“海合会”的主导国沙特一样,科威特也是长年以经济援助为“诱饵”,在中东各地投射外交意志。但在金钱外交上,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有钱是兄弟,没钱是契弟”的现实真理。最近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石油价格战的冲击,国际油价受到了重创。

科威特的油气储量丰富,堪称富得流油

以油为生的科威特,今年财政赤字高达亿美元,再加上科威特针对经济转型而实施的“发展愿景”计划成效不佳,如果长此以往,会极大压缩该国推行“金钱外交”的资源。

如今,被誉为中东“定海神针”的萨巴赫已逝,其独特的外交魅力是难以通过王位的继承延续下去的。他的继任者,还能否在石油财富的支撑下,继承他的外交遗产,参与中东乱局的协调,使科威特的命运掌握在科威特人手里?

阿拉伯世界于年年初送走了阿曼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如今又送走了科威特的萨巴赫。随着这些中东政治老人的凋零和阿拉伯世界世袭领导人的年轻化,中东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时代正在开启当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东强人萨巴赫,纵横中东五十多年,为何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