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世界当中,一直以来都是什叶派出宗教强人,比如伊朗的霍梅尼;逊尼派出政治强人,比如伊拉克的萨达姆。一场战争的爆发,永远和地区利益以及掌权派领导的个人风格息息相关。在年至年萨达姆掌权的24年间,伊拉克一直处在地区战争当中,接连爆发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把伊拉克人民从经济发达、高福利的社会拉到了地狱深渊,直到现在,撕裂的社会伤口仍然难以愈合。
萨达姆·侯赛因(年4月28日—年12月30日)
萨达姆的宗教信仰与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宗教上萨达姆是一个坚定的伊斯兰教逊尼派。少年时期的萨达姆就读于巴格达的民族主义学校,年,刚满19岁的萨达姆就参加了各种刺杀活动,此时西方冷战的铁幕已经落下,伊拉克一直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在民族、宗教主义氛围的熏陶下,青年的萨达姆只想着如何在真主阿拉的指引下用暴力手段推翻政府。年逃亡到埃及,开始在开罗大学法学系学习法学,接受系统的法学教育。在这段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也许就是伊斯兰宗教教义了,既没有家庭教育,也没有贵人之遇,凭的只是他出众的组织和口才能力,才能在今后的政变与动乱中掌权。
萨达姆有很多兴趣爱好,喜欢读书,喜欢音乐剧。由于喜欢运动,所以在外人看来萨达姆一直精神俱佳。他做事雄心勃勃,崇拜铁腕人物,比如公元前6世纪修建空中花园的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和20世纪中期叱咤风云的埃及雄狮纳赛尔。人物性格中他能屈能伸,善于在逆境中生存,他的前任总统贝克尔高度赞扬萨达姆是“一个勇敢的、值得信赖的同志,并以健康为由主动辞职,将政权交给了萨达姆。但就在贝克尔宣布退休的当天,萨达姆以谋叛罪处死了22个人。
萨达姆掌权之后的伊拉克俨然成了一部战争机器
年萨达姆就任总统,成为伊拉克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年,萨达姆以阿拉伯河的主权争议、抵御伊斯兰革命为借口,向伊朗发动全面进攻,拉开了长达8年两伊战争的序幕。年,两伊战争结束,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尤其是逊尼派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但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在出兵科威特之前,萨达姆进行各种宣传造势,好师出有名,同年11月出兵科威特。之后英美联军出兵伊拉克,对伊拉克进行轰炸,年达成停战协议,海湾战争结束。
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到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以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为由,结束了战争。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萨达姆掌权后的伊拉克经济
伊拉克历年GDP走势图
伊拉克与沙特阿拉伯历年GDP对比
伊拉克人均GDP走势图
伊拉克与中国历年人均GDP走势图对比
由上图可以看出,伊拉克GDP从年后开始持续增长,并且在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且超过沙特。伊拉克在该期间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大量出口石油,萨达姆把石油收归国有,GDP增长迅速。人均GDP也达到了历史高峰.03元,要知道,中国直到年人均GDP才有.85,可以看出,80年代的伊拉克是多么的富裕。但是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战争,伊拉克各项基础设施被毁,石油工业瘫痪,GDP一落千丈,社会生活水平也降到谷底。
萨达姆估计想不到等待自己的会是一根绞绳,斯人已逝,功过后人评说,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伊拉克人民也许会无比想念萨达姆时期的生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战争是不会有胜利的一方,遭苦受难的永远是底层的平民百姓。谁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谁又是始作俑者,这些都不重要,都只是利益争夺而已。很多年前,历史老师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历史朝代、政体的更迭,只要能不断提高平民大众的物资和精神文化生活,就是好的。一语之意,醍醐灌顶,在面对任何争议、纷乱复杂的思想潮流面前,需要有自己的觉醒意识。不人云亦云,被言论的洪流淹没,凡事从多角度思考,历史的、当代的,国内的、国外的,自己的、他人的等等。对于一件事物的看法,需要小心探索,不做违心之论,不发忘悖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