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英国商业、能源与工业战略部发布声明称,英国政府斥资6.79亿英镑,收购拟建的塞兹韦尔C核电项目50%股份,其余的股份则由负责项目建设的法国电力集团所持有。这意味着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从该项目中遭到排除,西方以“国家安全”为由,打击中企的卑劣行径再度得逞。
事发后不久,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确认了此事,称尊重中广核的决定,并强调中方希望英方为中资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为中英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近些年来,在中国高速崛起的背景下,西方惯于将正常的经贸合作赋予政治色彩与排他意味,缺乏公正客观、互惠共赢的精神,试图借此打压中企。然而这种举动损人却不利己,不仅会扰乱正常的经贸秩序与全球产供链,同时也会导致复苏过程中的地区及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西方国家必须认清的是,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的高速发展与对外合作,对世界各国都是机遇,而非威胁与挑战。中国始终致力于互相尊重、合作共赢,西方如果不能理性客观的看待中西关系,必然会影响双方正常的经贸往来。
就在中广核退出塞兹韦尔C核电项目后不久,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拉开帷幕。在全球能源、粮食危机堆叠,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作为各自区域内不可或缺的重要政治力量,彼此合作的意向与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因此,在本届中阿峰会期间,双方将共同商讨制定在各个领域长期合作的规划,在国际社会树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典范,打破西方抹黑中国对外合作的种种谣言,在全球范围内散播积极且正向的政治意义。
在峰会期间,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随后,双方又共同出席了共建“一带一路”、司法、教育、氢能、投资、住房等领域合作文件文本交换仪式,而据沙特本地媒体报道,上述一揽子协议总金额高达.6亿美元。
在中沙互惠互利合作精神的指导下,中广核与沙特能源公司AlJomaih集团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将在阿拉伯半岛、孟加拉国、阿塞拜疆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共同开发多个太阳能、风力、燃气以及热力发电项目。
从宏观角度来说,中方积极支持沙特“愿景”、“绿色中东”等重大发展倡议,而沙特也是最早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在“一带一路”与“愿景”深入对接的过程当中,大批重大基础设施与能源项目陆续在两国建成,切切实实地为两国及两国人民带来繁荣与福祉。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有传承千年的友谊,不仅在能源合作方面拥有广阔的前景,在基础建设以及能源转型领域也有深入合作。即便中东各国之间存在矛盾与摩擦,但大家都能放下成见,齐聚利雅得,与中国共商发展大计,这恰是中阿双方诚意、格局以及外交艺术的展现。
这种平等尊重、互惠共赢的合作典范,向西方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广阔的全球市场有赖于志同道合的国家共同开拓,打压遏制换不来繁荣发展,将意识形态与政治斗争带入经贸合作,最终也只是作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