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感情是当下,现在是最好
TUhjnbcbe - 2020/11/7 8:30:00

精选音乐NOGettingOverMe(无法把我忘怀)

很多认为三毛是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她的眼睛只能看到她自己和荷西,她的心更多时候只能感受到自己的细腻的感触,因此她的作品永远是“我,我,我,我……”,并且语言平淡无奇。其实三毛最珍贵的是率真的性格和纯洁的人品,总之,是她柔软又丰富的一颗心。

三毛问荷西:“如果有来世,你是不是还是娶我”,荷西直接回答“绝不”,似乎言语中还带了一点“戏谑”。三毛又羞又气,感觉下不了台,似乎一个女人的“小愿望”这一刻被打的支离破碎。《哭泣的骆驼》有这么一段描述:我恨得气结,被他如此当面拒绝,实在下不了台。“其实你跟我想的完完全全一样,就是不肯讲出来,对不对?”他盯着我看。我哈的一下笑出来,拿被单蒙住脸,真是知妻莫若夫,我实在心里真跟他想的一模一样,只是不愿说出来。既然两人来世不再结发,那么今生今世更要珍惜,以后就都是旁人家的了。

这一波恩爱真是秀的无与伦比、秀的无懈可击,就像张颐武说:三毛的主要成就不在文学,而在生活方式。就像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结婚一样,三毛穿一件淡蓝细麻布的长裙子,披散着头发,戴了一顶宽边草编的帽子,觉得太素净,又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在沙漠的大太阳下走路去结婚。婚礼,婚纱,钻戒……那些标榜婚礼的一切,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什么样的豪华能抵的过一颗真爱的心呢?

你以为感情是需要千言万语的么,或者说是万千财富?其实就是一个懂字。在答案中找感动,还不如在心里找感动,她想去看一场烟花,你懂么?

你觉得来日方长?以后总是有机会的。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似乎多了几分庸俗,如果你读过张爱玲,你会认为这句话应该是“感情要趁早”,或者说“感情应是当下”。三毛是诗里有生活,因为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而张爱玲是生活里有诗,信手拈来的当下情感,就像胡兰成慕其才华,上门来看她,她不在,胡兰成写了一张纸条留在门缝里。张爱玲回来见了纸条上的地址和胡兰成的姓名,第二天便去拜会了他,然后,然后这么一来二去的就结婚了。

与三毛的洒脱相比,张爱玲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精致与讲究,她在衣食住行上一定要最好的。她要是最令人瞩目的那个,喜欢穿奇装异服,将葱绿配桃红这样艳丽到耀眼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她笔下的衣饰熠熠如生,闪着世俗的华丽的光:软缎绣花的睡衣,相配的绣花浴衣,金织锦拖鞋,金珐琅粉镜……她吃老大昌的面包,为那一份松软、清香与酥酥的起司念念不忘。

你以为感情的满足总是在未来么?感情就是当下的满足,焰火之吻10月31日(就是今天)十月收官场你难道还要拒绝么?

你觉得没有意思?那也仅仅是你觉得,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你知道么?而且这一次的烟花秀真的不一样。

林徽因说:“你是人间四月天。”试猜一下她为什么不选择徐志摩而选择的是梁思成,或许就是梁思成这一份对于建筑的“仪式感”深深打动了她。有记得看过梁思成的手稿,在那没有CAD的年代都是用针管笔一根线条一根线条的画出来,对于专业的追求细致入微,每一张建筑手稿都是那么完美,追求完美的人都是充满仪式感的人,林徽因“仪式感”的表现形式与梁思成一样都体现在了他们热爱的专业上面。

三毛的生活多了一些随心,张爱玲多了一些现实,林徽因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糅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浪漫与现实的仪式感融合的刚刚好。

就如同现在,看一场烟花,刚刚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情是当下,现在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