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孙霞
在美国带领西方加大对俄罗斯制裁的关键时刻,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飙升到每桶美元以上,忽忽悠悠的油价看得人心惊肉跳。
俄罗斯副总理警告美欧,抵制俄罗斯石油将给全球市场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美国已经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实施禁令,德国、荷兰等欧洲的俄罗斯油气进口大国暂时还没有跟进。但是战争一开始,德国就停止了“北溪—2”天然气管线的认证。作为报复,俄罗斯随即扬言有权停止通过“北溪—1”管道的向欧洲天然气出口。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欧洲最重要的天然气进口国。俄罗斯对欧洲油气出口主要通过管道,乌克兰是其中几条管道的必经之地。即使欧洲和俄罗斯暂时不会主动切断管线,*事冲突、设施破坏、战区经济活动的减少,也可能造成供应量大幅减少或中断。同时,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退出欧洲市场是长期趋势,欧盟已经决定最早在今年年底结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由于油价飙升和战争影响,美国今年2月的通胀率已经达到40年来的最高点。高盛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明年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高达35%。拜登*府紧急要求国内增加能源产量,但无论是页岩油气、核电,还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煤炭,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俄罗斯油气逐步被排除在国际市场之外,油价飙升、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的时刻,世界目光集体转向海湾油库——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等油气出口国。沙特和阿联酋拥有最大的世界剩余产能,现在价格合适、市场吃紧、美国施压,于情于理,海湾国家似乎都应当增加产量。
但是,海湾王室与拜登*府的关系一直没有升温,甚至彼此心怀不满。民主*执*的美国把海湾君主国家归为“非民主集团”,在民主、人权和恐怖主义等问题上屡屡指责发难。此外,外界猜测,经过年至今的多次稳定油价合作,海湾国家与俄罗斯已经结为稳固的“欧佩克+”框架下的能源联盟,他们共同从油气出口国的自身利益出发,合作稳定油价,不希望再被美国*客和西方金融寡头牵着鼻子走。
此外,美国正在忽视海湾国家最大的安全关切——地区竞争对手伊朗。就在俄乌战争发生之前,拜登*府还在积极与什叶派主*的伊朗接触,希望达成新的伊核协议。对于逊尼派主*的海湾国家来说,这不啻于被抛弃,作为海合会和欧佩克老大的沙特尤其感到被冷落。与特朗普*府时期被奉为座上宾的感觉不同,拜登对沙特王储不冷不热,对也门胡塞武装威胁沙特和阿联酋炼油设施也置若罔闻。因为拜登被认为更加关心气候变化议题和“民主”议题,他故意忽略海湾石油出口国的重要性,也根本没有意识到石油和天然气仍然在短期内不可替代。
如果拜登与伊朗达成协议,有两个可以预期的后果。一方面,伊朗石油回归国际市场,将与海湾国家形成竞争;另一方面,伊朗实力上升将威胁沙特和阿联酋的地区主导地位。如果伊朗对也门、黎巴嫩、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影响力上升,将严重威胁逊尼派的势力范围。
在涉及油气带来的真金白银和生死攸关的国家安全利益上,海湾国家不会轻易作出让步。如果拜登*府不改变中东*策,预计海湾国家的石油*策也不会对美国作出实质性配合。与俄罗斯的“欧佩克+”协议,正好可以作为他们“忽悠”美国的借口。因为,年4月油价一度跌至负值,就是沙特与俄罗斯没有谈拢的结果。即便是沙特和阿联酋之间,也存在配额分歧和竞争——谁都不想放弃市场份额。
在油价飙升一段时间、美国和欧洲体会到海湾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性之后,海湾国家可能会见好就收,与拜登好好谈一谈。阿联酋已经通过让油价暂时下跌刷了一把存在感,沙特则暂时还没有打破沉默。只要高油价还没有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崩溃,还没有发生新的能源革命导致石油和天然气被取代,海湾国家就继续拥有与美国讨价还价的资本。(作者简介:孙霞,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