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虽然我也是女的,但有四个如今女性比较普遍的喜好,令我十分迷惑。
1.热衷于做美甲;2.执迷于重金买包包;
3.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或者出了错误,自己没处理好,最直接的理由就是——“你看,我是个女的...”;
4.爱在公共场合随便发威,训斥自己的男人,来体现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先看这个美甲,又是贴又是画的,花花绿绿,一些还带着眩目的水钻。
但有时候,上述元素放在一个肥厚、短小、黑*又粗糙的手上,衬着blingbling的水钻,真是毫无美感,有时甚至让人产生一种特别想上去,赶紧盖住这些手的冲动。
要知道,古人对于美女的形容,叫做——纤纤素手,细腻、干净为最美。
除了留长指甲的卫生状况和那些化学品的危害外,另外,特别让我疑惑的是,她们难道都像大清国后宫里带着指甲套的“小主”们一样,有人伺候吗?把指甲搞成这样,洗内衣裤或者敲键盘的时候,多不方便啊(个人体会,一旦指甲盖太长,就会影响打字,降低写文章的效率)。
我曾经问过一个学生,她那缀满了图案和水钻的手指甲会不会妨碍在宿舍里的日常生活?
她的回答是,梳头的时候,水钻有时会拉扯到头发,而且洗衣服确实有点不方便,只得多在盆子里泡会儿,粗洗一下,凑合凑合。
其实,如果说女性之美和吸引力,最重要的还是知性和仪态方面让人感觉舒服。而那些花哨又blingbling的指甲,应该仅仅属于比较次要的元素。
2.买包。
我自己从漫长的读书生涯到现在工作,基本只用双肩包,对包的品牌没有任何感觉。
个人认为,还了公积金后,再有闲钱应该先理财,理财的利息用来花,其中买漂亮衣服和鞋子是我的最爱,尤其是红色的平底船鞋,令我陶醉(全部网购,很少踩雷,便宜而且还节省了逛街的时间和精力),很少考虑到要换包包的议题。
有学生说,我在人堆里,老远望去就特别明显,一是高瘦的身材,二就是从未换过的,标志性的帆布双肩包。
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开我的头像,就是背景里,左侧那个隐约可见的红格子书包。
幸运的是,所谓“女人品味要看包”的这个操作,在我的工作环境里并不明显,高校人际关系还是相对单纯一些,周围大哥大姐们都比较实在,没有什么攀比的风气。
对于多数女人喜欢买包的现象,我曾经问过某些直男的看法。
直男说,一些热衷于买包的,应该是长得不行,身材不佳,衣服鞋子再高级,她穿不出那个味来啊,所以就买包慰藉心情呗。
我问,那可以用买包的钱去整容啊,你看现代医美行业如此发达,把自己整好看了,穿衣服不就满意了吗?
直男:她要是有硬伤的话,没法整啊,比如个子矮,腿短这类的...那种断骨增高,也是要付出巨大代价面临不少风险的,为了让自己感觉“高级”,还是攒钱要买包啊....
不过,据我个人分析,买包体现身份品味的操作,也有可能是受到了中东土豪国家的影响。
在沙特等阿拉伯半岛地区,保守的瓦哈比派盛行,再加上炎热干燥多大风的气候,此地男女皆穿曳地长袍——男白色,女黑色。
这本源于他们对伊斯兰教义中“人人平等”理念的理解——沙特人认为,服饰要充分体现教义中的“公平色彩”,所以不主张在穿着上彰显自己的财富-无论富裕或者贫穷,就给你一个选择的款式和颜色,以缩小富人和穷人在外表上的差距。
同时,教义又告诫人们,应该把首饰之类的奢华物品遮避起来,其本意也多是在强调人的平等性,劝你别炫富,以便让不同阶级的人都愿意皈依这个宗教。
当然,教义终归只是教义,无论如何谦逊,如何统一着装盖住首饰,富裕和贫穷总难免会显现出来…即便就是款式简单,颜色没得选的黑白大袍子,也分地摊货、普通商场产品和国际大牌高端定制系列。
但如果不是特别近距离的接触,可能还不太好辨别袍子的档次,特别是女性的蒙面黑袍(布卡),就露个眼睛,或者连眼睛也用网纱遮住。这样一来,女子们的个体识别特征就非常不鲜明了——在别人眼中,有点傻傻地分不清楚。
而且,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奢华的首饰在公共场合也要盖在黑袍下面,那么,能亮在外面并表明自己不菲身份的东西,可能只有名牌包包了....
3.遇到麻烦事儿或者出了错误,爱用“我是个女的嘛”这样的托词当借口下台阶。
有一次参加省*区普通高校*事课授课竞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本世纪上大学的应该都修过这门课)。
跟很多特别花哨,表演性质的比赛不同,这种*区和教育厅组织的竞赛,有点“是骡子是马当场拉出来遛”的意思——全部参加者,都要经过多轮抽签,来决定自己的分组和出场次序(要比赛整整三天,包括两个晚上),最终临时抽到哪个专题,就讲哪个,用自己准备的ppt课件,时长50分钟。
各位选手还被要求全程在赛场旁观。
结果,我在台下,就瞧见一位保定某高校的大姐,声情并茂地指着ppt上的在航母上弹射起飞F-35C战机,说它是F-22,然后颇为专业的讲起了F-22的“4S”特色——超音速巡航(supercruise)、隐身性能(stealth)、超机动性能(supermaneuverability),超战场态势感知能力(SuperiorAvionicsforBattleAwarenessandEffectiveness)....
美*航母上弹射起飞的F-35C
这才是真正的F-22——年,参加华沙阅兵式的美*F-22机群
我当时就被震惊了——虽然F-35和F-22都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但两者正式服役的时间差了二十多年——F-22停产后,F-35还没出呢,而且,F-22从未在航母上起飞过。
其中,功能最基础的F-35A,最低造价大约为万,最新的F-35C是万美元;而非常金贵的F-22,可足足有2.4亿美元的身价。
更容易区分的是,F-35A为单发,F-22是双发,这个看外形,还是特别明显的啊。
左F-35A,右F-22
一个发动机的F-35
等这位大姐讲完后,我坐到了她身边,热情地打了个招呼,然后暗中措辞,想找机会跟她说说其中的一些明显错误。
中场休息的时候,先主动介绍了一下,说我本科毕业的大学,就是您任教的学校,您是我母校的老师啊...这样比较自然地套了个近乎。
差不多有点熟了,我才试探性地跟她解释,并用手机搜了些图片,以便区分这两款隐身战机——您看,F-22是双发,两个发动机,F-35是单发;而且,F-22没上过航母,图片上这个在航母上弹射起飞的是美*在日本基地的F-35C战机....F-35A是陆*型,F-35B是垂直起降型,配垂直起降型航母,F-35C是舰载型,支持弹射起飞,你看它尾巴那里有配阻拦索的装置....
从右至左分别为美国F-35A、F-35B、F-35C(海*舰载机,机翼加大,起落架强度高,适合航母上弹射起飞)
没成想,等我巴拉巴拉地说完,这大姐几乎没出现啥特别尴尬的情绪,只是笑着说——我原本是教思*课的啊,改教这个也是半路出家,领导非要这么安排。刚才的ppt是我们教研室的老师帮忙做的,你看我一个女的,对*事当然搞不太懂了,这次运气不好,抽到了信息化战争的章节,这不是难为我们女老师么....
我说,xx老师,我也是女的啊。
结果她笑着说,你还年轻啊,有学习能力,而且你是个非典型女人,正常的话,哪有女的会对这些玩意感兴趣的。
我说,咱们都是教这个的啊,兴趣可以培养嘛。
她笑道,但我是女的啊,女老师讲*事课,出点错,大家应该都能理解的啊.....
实际上,把女性定义为弱势群体、能力差的一方,那是农业社会的评价标准。
在前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中,主流舆论是男权主导的,女性总被认作为“弱者”——她们在一线肉身搏杀的战斗力,或者从事农业、游牧业生产的体力,通常都比不上成年男性,女人作为男人的“财产”,最被看重的,只有生育价值。
典型的,可以参考广大阿富汗女性的遭遇。
而到了工业社会,体力不再属于决定强弱势的唯一标准,甚至在某些行业,女性相对男性,还掌握了明显优势。
只是,即便在已经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当今中国,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甚至有时候,连女性自己,还会下意识地先把自己定义成能力有限的一方,爱用“我是个女的嘛”这类的托词当借口,来下台阶...
只能说,换个角度看,保持这样的心态也好,遇事不容易上火,有利于身心健康吧。
最后要说的一大迷惑,就是,很多女性特别喜好在公共场合像吆喝牲口或者训斥宠物一般,对待自己的男人。
此情此景下,就经常有人评论,中国女人地位高的不得了,你看大街上,那些异常凶悍的女人,一旦河东狮吼,地球都恨不得抖三斗。
这的结论,其实是很偏颇的。
首先,你选的男人,代表了你的品味和能力,你这样不顾对方面子的抓叫咬挠,用恶*的语言贬损甚至侮辱对方,也等于在间接侮辱自己。
另外,这些经常发飙的“母老虎”,真正遇到事儿的时候,可能就蔫成了“病猫”。
比如,她们婚姻失败后,往往会因为之前不了解不掌握法律常识,结果落得人财两空,净身出户的悲催结局。
再比如,导师私下不愿意带女学生;单位招聘搞隐性性别歧视,即便应聘的女性比男性要优秀,他们还是更愿意要那些平平无奇的老汉——女人的生育能力,在雇主眼里,就是一个妥妥地“大负担”。
更有一些私企,一旦女员工怀孕后,会想方设法地以“转岗”的形式,逼她们去主动辞职。
据我教过的几名学生反映,她们自己或者同事怀孕以后,就往往会陷入这样的窘境,如果不辞的话,所面临的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
我曾劝说她们用法律条款去跟公司据理力争,实在不行就去劳动仲裁。
但在她们眼中,“打官司”是非常被动、麻烦的事儿,而且上头也没“熟儿人”,就自己认亏了,并未用一些非常有利于劳动者的法律条款来争取过女性的应有权益。
而这些女子,在我的印象中,学生时代,个个都厉害得很,属于令其男友十分胆寒的“母老虎”....
这里,就随便说说我作为一个爱好和理念方面的“非典型妇女”,对很多“典型妇女”日常喜好的迷惑。
大家看之一笑即可,不必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