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美国和伊朗可谓特别不对盘,彼此争锋相对,从来不消停。
无数人都说,这是因为伊朗在年用一场震惊世界的伊斯兰革命,让美国吃亏太多的缘故。
简言之:那场革命,让美国在伊朗数十年投资打了水漂,让美国扶持的巴列维王朝成了过去,让美国失去了中东双臂之一的伊朗。(沙特和伊朗)
这是利益损失,盟友损失和地缘损失。
三重损失。
后续发生的伊朗人质危机,52名美国外交官还有公民被伊朗扣押成人质,更是让两国关系,成了死局。
虽然人质危机最后和平解决了,但两方的梁子就此结下,成了今日局面。
那么这认知真的准确吗?
一个中东大国,会如此干脆地用决裂方式,*死道路吗?
如果真这样看问题,就是历史的误读。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要从伊朗巴列维王朝时期,还有冷战时期,以及后冷战时期,三个时期说起。
先看伊朗巴列维王朝的时局。
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建立,背后都是英美的影子,也让这个王朝有了亲英美的基因。
在二战后,因为冷战的不断深入,英美成了一家,伊朗也不出所料成了亲美国家。
这亲美意味着什么?答案是意味着苏联的敌对,同样也意味着承受周边亲苏反以(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的反感。
这就让伊朗在选边站队后,迎来了来自苏联和阿拉伯世界的双重压力。
这压力,是当时的伊朗承担不起的。
那么如何应对咧?是固守传统,让伊朗不改变,还是转而彻底投入美国怀抱,用全盘西化的方式收获西方的友谊,壮大自己的力量?
这是两难的选择,也是一个必须的选择。
彻底西化,如果一切顺利,意味着释放国内生产力。用自力更生的方式,完成伊朗的工业化进程,强大国家的实力。
唯有国家实力强大,才有更多自主权和自保能力。
这样的打算之后,中东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伊朗,凭借领土内广袤的石油资源,还有众多的人口,开启了一场强国之路。
巴列维国王指望用释放生产力,发展工业的方式,让伊朗壮大实力,抵消来自苏联压力同时,也能影响身边的兄弟国家沙特和伊拉克。
做一个中东世界领头羊,让兄弟们跟随,这就是巴列维弄“白色革命”的根源。
那么这白色革命内容到底如何?
从出发点看其实是很好的!
农业上:用土改方式,重新分配国内土地,遏制大地主土地面积,强化国家土地占有率,也让更多农民拥有土地。
最终目的是在国家主导下,完成农业现代化,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参与工业生产。
土改之后,巴列维*府对于自然资源和工业也进行了改革。
规定国内森林、牧场、天然灌木林等成为全民财产,归*府所有,并用公正的价格购买所有者的所有权,实现了水资源的国有化,提高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工业上:为了缓和国内地主阶级的矛盾,巴列维王朝还用国有企业股份制变化的方式,将在土改中失去土地,却收获资金的地主,引导向工业生产,用股份制改造,实现了工农业资本互换,让伊朗完成了产业结构升级。
为了照顾工人利益,伊朗*府甚至规定了工业企业分红比,每年必须有20%利润作为分红,让工人阶级受益。
甚至向工人出售企业的股份,成立了“工人福利银行”和“工人信贷合作社”,照顾工人阶级的利益。
这一系列举措,可谓非常行之有效,也让伊朗经济迎来了繁荣。
随经济变化而来的还有*治、文化、教育领域的,一桩桩一件件,可以说都是惠国惠民,合理且吸引人的!
如果一切能如愿以偿,那么巴列维国王梦想中的“世界第五强国”也是有一点影子的。(虽然很夸张,但真要稳步实施,成为中东第一强国并不是梦)
但这梦最后依旧破了,根源则在三个方面!
首先:如此庞大的国家改造,是要海量资金支持的,伊朗搞不定这海量的投资。
其次:无论是盟友美、英,还是苏联对于一个中东强国的崛起都不会开心,这也让伊朗的安全局势很微妙,很紧张。
最后:国内的什叶派教士阶层对于巴列维国王的世俗化改革非常不满,这等于动摇了教会阶层根基,而教士在伊朗民众中,却有天然的群众基础。
这三层因素叠加,在经济繁荣发展时或许还不是问题,可但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引发经济萧条,就会引发严重后果。
于是,经济萧条之后,一场以教会阶层为首的反制来了,反变化同盟出现了。
这一切,也让伊朗在变化之后,迎来动乱时代,进而引发了更迭时代。
国王成了过去时,伊朗有了新*府。
这是伊朗的时局,那么冷战对于美伊敌对又有什么影响咧?
我们切回冷战时代去看看!
二战后的时代,是冷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美苏在全球争夺控制权,也因此,这影响美苏都有。
我们先看苏联影响。
苏联成了超级大国后,中亚成了苏联地盘,拥有这跳板后,也让苏联有了积极进入中东的可能。
这就让伊朗遭遇了来自苏联的压力。
如果伊朗选择亲苏,这或许不是压力,但历史惯性让他必须亲美,就让伊朗只能直面来自苏联的压力。
同样的,在苏联帮扶下,在以色列的不断挑动战火下,复兴运动风起云涌的阿拉伯世界,对美国是非常敌对的。
这让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纷纷跟苏联关系密切。
在苏联支持下,埃及的纳赛尔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甚至想过构筑一个统一的阿拉伯世界,这一切,都跟美国利益背道而驰!
这就让伊朗的亲美立场,在阿拉伯世界特别尴尬!
说你是兄弟吧,你亲美。
说你是敌人吧,你又是阿拉伯兄弟。
这就是巴列维王朝时代亲美的代价,不受待见,还遭遇双重压力引发安全困局。
安全困局了,伊朗当然要加强武备。
于是*费支出居高不下成了国家负担,也影响了白色革命。
于是年大事来了。
那之后的伊朗,为了缓和周边关系,让自己不在尴尬,选择了亲苏。
跟阿拉伯国家重新称兄道弟就成了必然,而且那时的苏联特别强势,也没有出现疲态,就让伊朗认为自己战队正确。
苏联之后,在看美国的影响。
如果苏联影响更多是*治范畴的话,美国的影响则更多是经济范畴的。
二战后兴起的全球化,让石油需求量大增,也让中东国家纷纷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更让中东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
富裕了麻烦多。
最大的麻烦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一轮石油暴富让中东国家都沾了光。
但最沾光的却不是处于苏联威胁下的伊朗,而是以沙特、伊拉克、科威特为代表的海湾国家。
他们跟伊朗都信伊斯兰,但流派却不同!
流派不同让两方矛盾不少。
后续的一场石油危机,还有年美国毁约,让美元与*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使得世界经济陷入了巨大动荡。
动荡过后,为了维系金融霸权,石油美元登上了台面,成了美国人的利器。
这变故让美国基于经济利益和美元霸权考虑,在中东开始发力。
一个伊朗不足以支撑石油美元。
于是跟伊朗不对盘的沙特和伊拉克,纷纷成了美国盟友,这就让伊朗地位尴尬。
于是,中东就此分裂成了两股势力。
一股是美国的石油美元同盟,伊朗,沙特,还有敲边鼓的伊拉克。
另一股是亲苏的埃及和叙利亚。
这两大派别的出现,是美苏冷战的余波,也是当时美国的惯用套路。
但这一切,却深深伤害了伊朗的利益。
作为波斯帝国延续者,波斯系国家跟阿拉伯系国家,为了争夺阿拉伯世界主导权,早就斗了千年之久,两方矛盾不可调和。
伊朗独自做美国盟友时还好说,沙特也成了美国盟友,就让伊朗心里不舒服了!
有了美国的支持,沙特要是跟伊朗对着干,不是大麻烦吗?
海湾国家的实力暴涨,让伊朗担忧无比,也让伊朗国内陷入了亲苏还是亲美的争论,进而有了两个派别的出现。
这都是美伊联盟最后破裂的前兆,你扶持了我的千年死敌。
最后压力之下的伊朗巴列维王朝寻思,还是自己强大最重要,于是弄了“白色革命”,最后引发祸事,尘归尘土归土了!
然后,一个新的伊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入苏联怀抱,寻找新的世界力量支持,也就成了必然。
这是冷战影响,那么后冷战时代又是咋回事咧?
还是跟伊朗的基本矛盾和立国基础有关!
冷战在海湾战争轰鸣后,以苏联解体落下帷幕,也让曾经美、苏分庭抗礼的中东,成了美国纵横驰骋的中东。
看着跟自己打了八年的伊拉克被美国收拾得服服帖帖,说伊朗不害怕那是假的。
但害怕归害怕,伊朗却只能继续。
这跟决定国家举动的三要素:利益,安全、荣誉有关。
而这三要素在伊朗问题上,又是个反向逻辑,荣誉第一,安全第二,利益第三。
现在伊朗诞生源自年的伊斯兰大变!
那么这变化的口号是什么?执行神的旨意推翻巴列维国王。
这就注定了伊朗软不下来,真要软下来了,不等于忤逆神吗?这是荣誉层面,也是伊朗一直以来反美的第一个原因,立国精神。
第二个原因则是历史原因!
伊朗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过去也曾辉煌过的国度,这样国度的民众都会有一种,民族自豪感!
这种对帝国历史的缅怀,让他们特别骄傲,骄傲了就会认为低头不行。
这样的民意基础,伊朗真要软了,估计也会出问题。
(波斯帝国)
荣誉之外,我们在看安全。
荣誉让伊朗不能服软,可不服软意味着安全受到威胁。
由此才有了伊朗一直以来寻求发展核武器的根源,在伊朗看来,拥有核武器就等于拥有了自保能力。
历史荣光让他们软不了,现实需要让他们必须拥有核武器,基于历史还是现实的考量后,伊朗无论温和派、保守派,强硬派,都支持发展核武。
这当然让美国更不满啊,因为核武的出现,等于中东格局失衡,影响美国利益。
同样,拥有核武器,也有助于伊朗利益诉求的达成。
那么伊朗利益诉求到底如何?这要从小、中、大三个纬度考虑。
小的方面:是缓解国际、国内压力,发展经济和民生,可没有核武器,别人不会认真听你说话。
中的方面:伊朗需要获取阿拉伯世界的主导权,在跟沙特和伊拉克的竞争中收获优势,这是伊朗历史属性决定的,也是人种和宗教派系不同注定的。
大的方面:伊朗也有一个大国梦想,而这梦想,跟荣誉安全,还有利益息息相关。
可这小中大三个方面,又都跟美国有结构性矛盾。
小的方面看,美国不希望中东有一个足以对抗大国的强国,这会让中东出现一个权利核心,所以美国不希望伊朗发展。
中的方面看,同样如此。
获得了阿拉伯世界主导权的伊朗真要带领小弟造反,自己的石油美元咋整?
大的方向看,则是文明的冲突了。
曾经的亚欧大陆三大文明,有个东方文明就够难对付了,再来一个中部崛起,想想就头疼。
基于此,在看美伊关系,其实处处是基于现实利益考虑。
至于所谓的宗教问题,*体问题,美国又不是梵蒂冈,没有宗教束缚,也不是道德无暇者,跟沙特国王它一样谈笑风生。
那都不是事!
是事的还是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