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罗斯对叙利亚*策中的民族宗教因素
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通常被称为*治伊斯兰。瓦哈比运动是近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瓦哈比教义源自18世纪阿拉伯半岛精神领袖瓦哈比领导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前苏联及今天的俄罗斯常用“瓦哈比”这个词暗指对莫斯科不驯服的本国穆斯林,甚至用来指“伊斯兰极端分子”。
现在,俄罗斯对中东的伊斯兰教有所防范,担心其传播至北高加索及乌拉尔河地区。年的前九个月,俄罗斯北高加索联邦区的极端主义犯罪活动的数量增加了40%,形势有激化的倾向。原因就在于一些伊斯兰组织加强了行动,包括一些从叙利亚战争中返回的俄罗斯人。年末的俄罗斯社会调查显示:俄罗斯人感觉最大威胁不是“生态灾难”和“失业”,而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威胁。现在俄罗斯有近70多万瓦哈比分子。若不能遏制叙利亚的内乱局面,则俄罗斯近邻乌克兰可能既无法与俄罗斯实现一体化进程,也无法融入欧盟,而是滑向类似中东的混乱局面。今天叙利亚国内的对立局面有一部分牵扯了宗教因素。
年阿拉伯世界的诸多国家并未与莫斯科方面对立,年还帮助过俄罗斯。车臣以及北高加索也没有被阿拉伯世界看作是“第二个阿富汗”。年初,高加索战斗着名阿拉伯雇佣兵,但许多在车臣战斗的阿拉伯武装分子也被其本国的*府所通缉,参与高加索战斗的阿拉伯雇佣兵当时也未得到阿拉伯国家*府的支持。叙利亚不仅对北高加索,而且对南高加索也向莫斯科方面采取了支持的立场。巴沙尔年就曾向塔斯社表示,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采取了双重标准。
但是,自从年叙利亚危机进入白热化后,为阻止俄罗斯对叙利亚当局的支持,沙特阿拉伯以情报局局长班达尔为代表的官方多次向普京施压,包括“会尽量约束伊斯兰分子袭击俄罗斯”换取“俄罗斯放弃巴沙尔”的暗示。这自然会引发俄罗斯的联想和警惕,甚至可能加剧俄罗斯对叙利亚当局的支持。年1月初,叙利亚和伊拉克当局分别向联合国秘书长声明谴责利雅得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和“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组织的行为。就俄罗斯看来,最重要的是防止叙利亚的瓦哈比派利用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土耳其的支持而获取最终胜利。若瓦哈比派获取最终胜利,也意味着俄罗斯中东*策的整体失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叙利亚的发展,对伊朗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对俄罗斯构成了威胁,甚至可能导致俄罗斯冒险与西方直接*事对抗。
(二)国际地位战略依托下的俄罗斯对叙利亚*策
年5月就职总统以来,相对于梅德韦杰夫,普京的立场更为明确,不允许美国及英法通过“人民战争”方式在自己势力范围内创造*权更迭的先例。事实上,不仅是俄罗斯,包括部分欧洲国家都担心叙利亚模式在自己版图上重演。维护叙利亚秩序不仅涉及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利益,也涉及其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叙利亚是俄罗斯在阿拉伯世界的盟友,俄罗斯已经失去了伊拉克、利比亚、也门几个关系密切的阿拉伯国家盟友,甚至自己的盟友阿尔及利亚也出现了问题。因此,叙利亚秩序能否恢复的诸多因素取决于俄罗斯,就如同当年戈尔巴乔夫帮助过伊拉克一样。年12月12日普京在向联邦议会演说时曾这样说:“俄罗斯在解决叙利亚危机时不仅是要维护全球的稳定,同时也不允许让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受到任何威胁。”
面对最近叙利亚异常紧张的局势,俄罗斯自然不希望如同和年一样卷入世界战争。面对此次叙利亚危机,它无法退步,因为退步会被西方视为软弱,不仅不能制止战争,而且可能加速战争的到来。普京的意见不仅仅代表俄罗斯*府立场,也代表了主流媒体的意见。俄罗斯主流媒体也常发一些“保护叙利亚,就是保护自己”、“今天的叙利亚,明天的俄罗斯”、“俄罗斯不能交出叙利亚”、“如果叙利亚倒下,俄罗斯也会倒下”、“俄罗斯就是下一个叙利亚”、“为何我们需要叙利亚”、“莫斯科决定着叙利亚的命运”等新闻标题。
正是俄罗斯的立场延缓了美国对当前叙利亚*权的*事打击,俄罗斯也期望通过更为强硬的行动在世界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尊重。克里姆林宫也正在逐步增强对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普京力图向世界证实,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单极世界已经走向了末路,俄罗斯自然希望认真考虑自己的利益。这种变化也是基于白宫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连遭失败的因素。俄罗斯力图将解决问题的钥匙握在自己手中,以获取更多利益,希望美国会在叙利亚问题上做出让步。自然俄罗斯也不排除通过让巴沙尔出走的形式以解决问题,但前提是保留叙利亚的*治制度框架。
俄罗斯力图向世界证实:俄罗斯在叙利亚危机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联合国,它稳定了年末的叙利亚局势,并且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如前美国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所说,年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达到了近40年的新高度。年9月,俄罗斯提出了“将叙利亚化学武器交予国际监管之下”的建议。11月后,又积极协助联合国做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的具体工作,如向叙利亚提供销毁化学武器所需的交通工具以及技术与材料,用俄罗斯*舰将化学武器运出叙利亚,向联合国提供近万美元用于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的专项资金,以及用于还原叙利亚化学武器使用真相的俄罗斯记者拍摄的视频证据等。此外,多次邀请叙利亚最大的反对派组织“全国联盟”到莫斯科会谈。俄罗斯认为,年11月末达成的“伊核历史性协议”也有自己的功劳,认为正是自己长达十年的不懈努力,才最终推动了这一协议。同是在11月末,在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峰会上,欧盟未能说服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签署一项令莫斯科不快的重大*治和贸易协议。俄罗斯力图通过这一系列事件向世界证实自己坚持立场的决心和成效。
(三)俄罗斯对叙利亚*策中的经济因素
从经济角度考虑,俄罗斯也希望保护自己在叙利亚的投资。-年俄罗斯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旅游业的投资都得到了大幅增长。
年俄罗斯向叙利亚的出口达到了亿美元,在叙利亚的投资超过了亿美元。年12月,俄罗斯天然气石油集团与叙利亚当局签署了叙利亚地中海沿岸石油及天然气勘探、钻进及开采协议,协议有效期25年。而叙利亚石油的主要油藏正位于叙利亚武装分子的占领区域,靠近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事基地塔尔图斯。俄罗斯在地中海和黑海区域有着自己的战略意义,因此不可能忽视在叙利亚塔尔图斯的*事基地。失去这个*事基地不仅仅是*事*治上的损失,也是心理优势的丧失。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火合同总额达亿美元甚至更多。
若西方*事打击叙利亚成功,俄罗斯虽然仍能从石油价格中短暂获利,但无法长久。从长远看,若巴沙尔*府垮台,俄罗斯的经济前景将不妙,因为反对派*权可能会建设由卡塔尔经由叙利亚至欧洲的天然气管道。这样,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将受到严重打击。根据卡塔尔国家银行的资料,卡塔尔的天然气储量为25万亿立方米,足够开采年。廉价的卡塔尔天然气会大幅降低俄罗斯天然气的收入。因此,制止卡塔尔天然气管道穿越叙利亚至欧洲,也是俄罗斯支持巴沙尔*府的一个原因。
现今俄罗斯对欧盟拥有一定的*治和经济影响,这是因为俄罗斯向欧盟提供着大量的天然气。波斯湾的中心地带拥有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田,分别位于卡塔尔北部和伊朗南部。如果叙利亚被西方颠覆,则下一个被西方颠覆的目标很可能是伊朗,那样,欧盟将会在能源上摆脱俄罗斯的束缚。
(四)叙利亚主要反对派的诉求与俄罗斯*策
叙利亚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教派冲突。叙利亚占总人口70%的是逊尼派,占总人口20%是什叶派。代表叙利亚逊尼派利益的反对派希望夺回由什叶派巴沙尔控制的*权。反对派一直坚持要巴沙尔下台。
年1月以来,“全国联盟”向叙“基地”组织的成员发出必须向其投降的通牒。与此同时,另一重要反对派“伊斯兰阵线”以向本国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宣战的“第二次革命”为口号,在叙北方与“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组织的武装力量爆发了多次*事冲突。“全国联盟”并不赞成本国及来自外国基地组织圣战者的残酷行动(包括“胜利前线”和“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组织),担心他们的负面影响。尽管他们处在反对巴沙尔的同一战壕,但是在推翻现制度后对叙利亚未来的问题还存在分歧。反对派组织“叙利亚自由*”希望建立他们所讲的“更为自由、现代制度”的叙利亚,而“基地”组织则希望建立极端恐怖主义的*权。
俄罗斯也许也在寻找另一股*治力量,以免利比亚悲剧的脚本重演。所以俄罗斯的坚持并非固守于对巴沙尔的支持,而是不失去长期以来给予俄罗斯战略支持的叙利亚。俄罗斯的目光较长远,它要防止瓦哈比派最后控制叙*权。正如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所说:俄罗斯从未说过,叙利亚危机的解决必须在保留叙利亚现总统的条件下才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