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当时由英国托管的迦南地区在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人的以色列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约1.15万平方公里)。犹太人顺应了联合国的决议并于年5月14日在联合国划定的地盘上正式建立了以色列国,而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联合国这一分治方案,阿拉伯国家联盟委员会还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
犹太人则组织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双方的冲突由此愈演愈烈。到了年5月15日凌晨由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组成的阿拉伯联*就向前一天才刚建国的以色列发起战争。阿拉伯联*面对才刚建国一天以致还没来得及组建正规*的以色列可谓占尽优势。这时在美国的建议下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自以为占尽优势的阿拉伯联*同意暂时停火。
以色列方面抓住这一缓冲时间扩充兵员、采购武器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事改组,而阿拉伯联*方面却陷入到互相推诿扯皮的处境。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这次选择主动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7月18日。在以色列备战的时期阿拉伯国家之间却爆发了内部的纷争,这回轮到阿拉伯人在以*面前节节败退了。内讧中的阿拉伯国家各自分头和以色列开启了停战谈判。
年3月10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由以色列取胜而画上句号。年5月11日以色列正式成为联合国第59个会员国。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同英、法组成联*与埃及争夺苏伊士运河通行权:以*先以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随后出动10个旅的地面部队,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在5天之内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相比之下作为以色列盟友的英、法两国遭到了埃及*民的顽强反抗。
国际上对英、法、以这次*事行动的谴责之声也越来越强烈。11月6日英、法、以方面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12月英、法*队撤出埃及,次年3月以*也从西奈半岛撤*。这场战争在*事上是埃及战败、英法以战胜,然而埃及赢得了*治上的胜利: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干预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下赢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英、法两国的*事冒险以失败告终,只有以色列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目的。
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空*采取迂回战略开始对埃及发起突然袭击。在第一轮的分钟空袭中埃及的架作战飞机被炸毁,到了当天晚上埃及又有架飞机被炸毁。空袭只是整个战略的一个环节:这天上午8点15分以色列地面部队开始执行代号为“-阿多姆”的作战计划。三个以色列陆*师在空中力量的掩护下在当天就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
此后埃及与以色列的关系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年10月6日下午2点埃及、叙利亚同时向以色列发起突然袭击。在此之前埃及总统萨达特早已在为战争制造舆论攻势。以色列方面尽管无法确定战争爆发的准确时间,然而总该多少会有所防备才是。奇怪的是当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时以色列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原来埃及方面在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内安插了一名双面间谍。
这个双面间谍在平时是效力于摩萨德的,然而实际上他却是效力于埃及方面的。多年来埃及方面有意识地把一些情报泄露给这名双面间谍,从而使其越来越被以色列方面所信任。在战争即将爆发的这最后一个月这名双面间谍一直在向以色列方面传递错误的情报,从而使以色列方面误以为埃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做好战争准备。战争爆发的当天埃及集中了架飞机和门大炮向以*阵地发起猛攻。
20分钟后以色列在西奈的*事指挥部、空*指挥部、雷达中心、导弹基地、炮台等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开战6小时后约8万人的埃及主力部队渡过运河攻占了以*前沿阵地。埃*在突破巴列夫防线后从公里长的战线上向西奈地区渗透。一星期后埃及就控制了运河东岸10-15公里的地区。这一*事行动一举雪洗了因年埃及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因西奈半岛被占领所蒙受的耻辱。
埃及成功收复了苏伊士运河东岸的部分失地,打破了以色列自吹自擂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埃及为这场战争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可谓完美,以致于令以色列人感觉这场战争彷佛从天而降,被打得措手不及的以色列*队开始节节败退。然而当埃及*队初战告捷之时却并没乘胜追击,这就为以色列方面提供了喘息之机。以色列方面的反击行动很快就展开了。
以色列方面集中优势兵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打败了埃及的盟友叙利亚和约旦,然后以色列把主力部队转向西奈与埃及*队展开了为期四天的坦克战。萨达特之所以在战前精心设计了对以色列的欺骗迷惑就是因为他对埃及*队在装备上的劣势心知肚明。萨达特就是用通过出其不意打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当以色列方面站稳脚跟之后形势就开始逆转了。
在双方为期四天的坦克战中埃及方面损失了多辆坦克、多名士兵。萨达特精心策划的这场战争尽管在早期阶段赢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整场战争的最终结果仍是以埃及的失败告终。年10月22日埃及与以色列停火。在整场战争中埃及损失坦克辆、飞机架;埃及的盟国叙利亚损失坦克1辆、飞机架。埃及和叙利亚在这场战争中死亡的士兵合计人。
从年到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先后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屡战屡胜,阿拉伯国家屡战屡败。阿拉伯国家见打不过以色列就纷纷转而与之和解。年11月19日埃及总统萨达特首次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元首访问了以色列。萨达特对以色列的这次访问并没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然而这次访问的标志性象征性意义却是巨大的:阿拉伯世界最强大国家的首脑向敌对了30年的以色列递去了橄榄枝。
在此之前阿拉伯国家始终是以消灭以色列国家为目标的,而这次访问标志着有史以来阿拉伯国家首次承认了以色列国家的生存权。年9月6日在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下美国、埃及、以色列三方在戴维营举行会议;9月17日埃及和以色列签署《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重要文件。次年3月26日埃及与以色列签订了《埃以和平条约》。
埃及与以色列由此结束了持续30多年的战争状态。当时整个阿拉伯世界除了苏丹、阿曼、摩洛哥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对萨达特的耶路撒冷之行持反对态度,然而时过境迁之后其他阿拉伯国家也纷纷效法埃及:结束了与以色列的战争状态进而与其建立外交关系。以色列逐渐成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认可的主权国家,不过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未就此消除。
年6月6日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而出动陆海空*10万多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短短几天时间内以*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年9月29日以色列单方面撤*标志着这场战争的结束。这第五次中东战争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场中东战争,然而战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纠葛依然客观存在。
尽管从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至今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没再爆发过大规模战争,然而双方围绕巴勒斯坦问题的纷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以色列的蚕食导致目前巴勒斯坦*府实际控制面积只有平方公里。这连当初联合国分治方案中划分给巴勒斯坦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就是这连原分治方案三分之一都不到的领土还被以色列用隔离区、公路网分隔成一块块分散的飞地。
自年以色列建国起先后与阿拉伯国家爆发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只是一个战略纵深有限的弹丸小国,而阿拉伯国家则在人力资源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以色列这个弹丸小国为什么能在过去几十年间与国土面积和人口是自身几十倍的阿拉伯世界对抗且屡战屡胜呢?其实正因为以色列战略纵深有限,所以这个国家是没任何退路的。五次中东战争的失利并没动摇土地面积广阔、人力资源充足的阿拉伯国家的基础。
然而以色列尽管打赢了五次中东战争却依然没改变自己恶劣的地缘环境,因为以色列这个国家只要败一次就有亡国之危。别看以色列连续打赢了五次中东战争,可只要一场失败就能抹去五次胜利。战略纵深上的先天劣势使以色列必须永远保持与阿拉伯国家的*事技术代差。70亿美元的*费开支使以色列国防*成为中东地区国防预算最高的*队之一,同时以色列国防*也被认为是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队之一。
尽管以色列的常备*只有20万人左右,但在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下还拥有40万人预备役部队,所以一旦战争爆发就能在短时间内拉出一支60万大*。以色列工业体系的一大鲜明特色就是*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融合:以色列的*工技术带动了冶金、电子、材料、制造工艺、信息、生物等多个技术领域的民用产业发展,同时这些技术在战时状态下同样可以转化为*事技术。
以色列尽管只是一个弹丸小国,却建立了完整齐全的*用和民用工业体系。在和平状态下以色列的工业技术就为改善国民经济服务,在战时状态下就成为国防建设的支柱。以色列这个弹丸小国却在国际*售市场上与美国、俄罗斯等*事强国一样占据着相当的市场份额。尤其是以色列的空*在历次冲突或战争中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以色列也深知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在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空*在开战的第一天就摧毁了绝大多数阿拉伯飞机。在整个战争期间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基本被全部消灭。以色列仅仅付出损失10架战机的代价就获得了摧毁架敌机的战果。在此后的历次空战中以色列同样是力压群雄。以色列空*现有余架F-16C/D/I战斗机和83架F-15C/D/I战斗机,另外还有从美国订购的50架F35“闪电”隐身战斗机。
以色列空*战机以三代机和四代机为主,而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等国几乎没空*可言。此外以色列空*在历次的空战中还摸索出了一套先进的作战经验,培养了大批素质过硬的飞行员。过去几十年的冲突中以色列至少有39名飞行员获得了击落5架战斗机的辉煌战果(其中有10名至少击落了8架敌*喷气飞机)。以色列自身过硬的*事实力是赢得五次中东战争至关重要的原因。
另一方面作为以色列对手的阿拉伯国家却是一盘散沙:逊尼派和什叶派已斗争了上千年。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甚至不惜与异教徒结盟打击对方,由此可见同属伊斯兰信徒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仇恨丝毫不亚于对异教徒的仇恨。除了民族宗教上的对立之外阿拉伯各国之间围绕现实利益的争夺也是颇为激烈的。这点集中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上(尤其是对水和油气两类资源的争夺)。
水是中东最稀缺的资源,这就导致中东国家彼此之间对原本就相当稀缺的天然淡水资源的白热化争夺。油气倒是中东地区储量丰富的资源,不过这已是中东国家对外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往往边境上的油田、气田就会成为国家间纠纷的焦点。年伊朗首先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后来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波斯湾沿岸国家陆续发现了大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中东地区从此变得不再平静:民族宗教的冲突和现实利益的博弈纠葛在一起使中东国家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甚至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部族、教派之间也是彼此视对方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沙特孤立卡塔尔......这些都反映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阿拉伯国家在对付以色列时正如当初合纵抗秦的:彼此之间各有各的小心思,而对手则往往利用这点实现各个击破的效果。
一方是在退无可退的状态下向死而生;一方是各种勾心斗角推诿扯皮。更何况作为外部第三方势力介入的美国还是站在以色列一边的:长期以来犹太精英阶层对美国*界、商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同时以色列也是美国在中东重要的一枚棋子。美国在武器装备对以色列的出口上一点也不吝啬:每当美国有新装备出口时以色列都是第一批获得的。美国不仅在*事上支持以色列,以色列提供了*治上的支持。
以色列的许多*事行动都得到了美国的默许,所以美国往往在国际舆论上为以色列提供支持。参与五次中东战争的阿拉伯国家都是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等国,然而海湾地区的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等几个产油土豪国却从未参与过。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湾地区那几个产油土豪国都是美国的盟友。尽管这些国家平时也会指责以色列,然而真到动手时无一例外全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