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决战即将在多灾多难的利比亚展开。结果有三种可能:一,哈夫塔尔将*领导的国民*攻下的黎波里,利比亚实现统一。二,民族团结*府和国民*继续僵持,利比亚仍然处于分割状态。三,域外国家介入,利比亚成为“叙利亚”那样的多国战场。
据法国24电视台12月12日报道,利比亚国民*总司令哈里发·哈夫塔尔将*在周四发表讲话并命令部队向首都的黎波里中心地带进攻,进行一场“决定性”的战斗。哈夫塔尔说:“零点的钟声敲响了!这是全面‘征服’的时刻。每一位崇尚自由和光荣的利比亚人都在等待它的到来。”不过,的黎波里的民族团结*府似乎也做好了决战的准备。民族团结*府的内*部长也在自由利比亚电视台发表声明说:“民族团结*府武装已经准备好面对哈夫塔尔这个‘*变者’将采取的任何疯狂攻势。”而常驻的黎波里的各国外交人员也纷纷撤离。看来,一场大战将不可避免。
利比亚人民也是多灾多难。自年卡扎菲被推翻后,历经八年内乱至今仍然战火纷飞。国家仍然没能实现统一。目前,利比亚仍然处于割据状态。经过“大浪淘沙”式的分化和组合,现已形成东西部两大势力集团。西部是以首都的黎波里为中心的民族团结*府,大约控制了利比亚20%的面积。东部是以原卡扎菲时代的哈夫塔尔将*为首的国民*。大约控制80%的国土。从实力和民众的认可度来看,哈夫塔尔将*领导的国民*显然占据着优势。但由于的黎波里的民族团结*府在法理角度上占优(联合国承认的*府),所以,利比亚一直维持着东西部共同存在的状况。不过,从今年四月份开始,相对平静的利比亚局势又起波澜。
今年4月4日,哈夫塔尔将*突然命令国民*包围了的黎波里,并要求民族团结*府主动缴械,以便于实现民族和解。然而,民族团结*府也不是“吃素的”,因此,双方展开了“攻防战”。可是,攻者不能破,而守者也无力反攻。此时,域外势力开始介入了。联合国也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于是,战事就这么打打停停间过去了8个月。在此期间,域外国家也渐渐形成了两个阵营。支持的黎波里民族团结*府的主要是欧盟国家中的大多数,以及土耳其等国。而明确表态支持东部哈夫塔尔将*的有俄罗斯,埃及,沙特,以及欧盟中的法国。所以,外部势力也算是势均力敌。也正因为此,双方才僵持不下。
大家肯定也发现了,怎么没有美国人的身影呢?这似乎有点不正常啊!其实,早在4月4日国民*发动攻击前,美国就撤出了!目前,美国舰船仍然在公海“旁观”。按理讲,美国应该表明态度才符合其一贯的做法。但是,美国这次为什么又不选边站了呢?这要从当年攻打利比亚,推翻卡扎菲*权的那场战争说起。
很多人都说,有动乱的地方就一定有美国。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是利比亚战争的“始作俑者”。其实,在这件事情上,美国“稍微”有点冤枉。因为,美国也是被逼无奈才不得不出手的。利比亚战争真正的始作俑者其实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盟国家中的北约成员。当时的情况是,法,德等欧洲国家要打,而美国和北约总部并不想介入。美国当时的考量是:利比亚是个部落制国家,如果没有一个足以强势的人物出来代替卡扎菲的话,盲目的攻打后,利比亚很容易乱。所以,美国让曾被美国收留的哈夫塔尔将*回到了利比亚。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想让哈夫塔尔将*代替卡扎菲。那样的话,美国可谓是“一举两得”,既推翻了卡扎菲,又建立了一个亲美*权。美国的意图使法,德等欧洲国家急眼了!所以,它们要抢在哈夫塔尔将*的势力还没有“成型”之前动手,以便成立一个“更亲”欧盟的国家。于是,它们不顾美国的劝说,率先轰炸了的黎波里。
利比亚战争中打响第一炮的是法国,提供支援的是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法国和欧盟为什么那么急不可待呢?有两个明面上的原因和一个暗面的原因。两个明面原因是:(1),利比亚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法国和利比亚有历史渊源。(2),利比亚的石油是欧盟国家的主要能源渠道之一。推翻卡扎菲主要是为了保障“渠道畅通”。而暗面原因是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卡扎菲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萨科齐曾和卡扎菲好得像“八拜之交”似的。可是,后来两人“恼了”,萨科齐突然有了“除去”卡扎菲之心。而美国本来在利比亚的利益就不大,也不愿和法国,德国等盟友去“抢地盘”。所以,也就没有过分坚持。
法国和德国等欧盟中的北约国家率先打响利比亚战争后,美国和北约总部才“不得不”参战,毕竟都是北约成员国。这绝不是杜撰。这是北约秘书长斯滕尔伯格在去年11月份“怼”马克龙时无意间透露出来的。去年11月份,马克龙提出了组建欧洲*设想,这引起了北约总部的不满。于是,北约秘书长嘲讽说:“欧洲的战力很强吗?那为什么当年率先攻打利比亚后还要北约出面‘帮忙’呢?”所以说,在攻打利比亚和组建过度*府问题上,美国都是“被动”的。自然,美国对欧洲人主导的民族团结*府也不是“很满意”。这也是利比亚8年来无法统一的原因之一。因为,美国根本就没怎么太上心利比亚的问题。
欧盟国家主导建立的的黎波里民族团结*府能力有限,实力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它们无力统一利比亚,而只能偏隅在的黎波里之地。反而是哈夫塔尔将*领导的东部国民*却逐渐坐大了!在收编了南部的部落武装后,国民*控制了利比亚大约80%的国土面积。根据形势判断,哈夫塔尔将*认为统一利比亚的时机成熟了!但是,的黎波里的民族团结*府毕竟在名义上是合法的。如果贸然进攻的话,可能不会被国际社会理解。于是,在今年三月份,哈夫塔尔将*出访了欧洲和俄罗斯。虽然没能说服支持的黎波里的其他欧洲国家,但却使法国的态度转变了!最主要的是在访问莫斯科时得到了俄罗斯的明确支持。当然,哈夫塔尔也肯定和美国沟通了,不然的话,美国也不会在今年4月4日哈夫塔尔发动进攻的黎波里之前迅速将美国舰艇撤到了公海。在阿拉伯国家方面,哈夫塔尔也得到了埃及和沙特这两个重要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心中有底的哈夫塔尔于是发起了对的黎波里的进攻。然而,战斗真正打响后,艰难程度却超过了哈夫塔尔的预料。
国民*对的黎波里的进攻之所以受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利比亚人的战斗力本来就不强。虽然利比亚曾经很有钱,但它们打仗却不敢令人恭维,因为它们大多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部族武装。而哈夫塔尔将*之所以和卡扎菲分道扬镳也与当年对乍得的战败有关。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曾和乍得打过仗。利比亚很富,乍得很穷。但利比亚却战败了!而指挥战斗的就是哈夫塔尔。战争结束后,卡扎菲和哈夫塔尔的矛盾也就公开化了!据说,卡扎菲意欲抛弃哈夫塔尔,而哈夫塔尔也认为卡扎菲救援不力。于是,哈夫塔尔去了美国。二是的黎波里*权控制的国土面积虽然小,但是,利比亚的最好油田却都在民族团结*府控制的区域内,所以,很有钱。它们虽然兵力少,但却装备精良。而东部的国民*虽然人数多,但武器和战斗力却一般。三是域外势力对的黎波里民族团结*府的支持很坚决,而的黎波里*府的合法地位也增加了国民*的进攻难度。而这些支持者中就包括土耳其。
土耳其这个国家很有“野心”。特别是埃尔多安,他不仅强硬,而且很会利用土耳其的战略地位和北约成员国的身份在美俄之间“骑墙”。所以,土耳其的“胆儿”现在特肥。土耳其不仅想做中东地区的老大,而且还想成为伊斯兰国家中的领袖。利比亚尽管不属于中东国家,但却属于伊斯兰国家。所以,土耳其对利比亚问题很“上心”。于是,土耳其就公开介入了利比亚事务。在哈夫塔尔今年4月份开始进攻的黎波里后,土耳其向民族团结*府提供了大批*援。对于土耳其对民族团结*府的支持和援助,哈夫塔尔将*自然是恼怒异常,于是下令击落了十几架土耳其援助给民族团结*府的飞机。而埃尔多安也同样是“睚眦必报”之人,所以,埃尔多安公开声称:“必要时将武力介入利比亚局势”。而假如土耳其真的派兵参战的话,利比亚必然会“乱作一团”。因为,如果土耳其武力介入利比亚的话,支持哈夫塔尔的埃及,沙特,法国,俄罗斯等国家肯定也不可能做“壁上观”。然而,因为土耳其的特殊身份,这些国家自然也不可能和土耳其“开打”,怎么办?只能是也进入利比亚。那样的话,利比亚就热闹了!果真如此的话,介入的国家肯定不会少,最起码要比待在叙利亚的外国势力更多。那样的话,利比亚很可能会比叙利亚还乱。
综上所述,利比亚的未来局势可能有三种走势。一是哈夫塔尔将*领导的国民*攻下的黎波里,实现利比亚的统一。二是依然保持目前的僵局。三是域外国家武力介入,利比亚将进入“乱战”时期。如果是第一种的话,利比亚的和平可期。如果是后两种的话,多灾多难的利比亚人民仍然难见和平和统一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