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4,以沙特为首的联*表示,沙特空*的一架“狂风(也称龙卷风)”战斗机在也门北部焦夫省(Al-Jawf)坠毁。”胡塞武装随即接连发布三段视频,大方认领战果。
我们结合三个视频来说说沙特飞行员的骚操作,同时借这个战例简单分析下:沙特空*出了哪些问题?为何如此“战五渣(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滓)”?有哪些立竿见影的改进方法?
“狂风”坠机事件分析
胡塞武装发布的三段视频,包括一段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狂风”的全程夜景(视频一)、一段红外热像仪拍下的导弹空中截击到战机坠毁视频(视频二)、一段战机坠毁的地面残骸视频(视频三)。
“狂风”战斗轰炸机的翼载升副油箱沙特的“狂风”战斗轰炸机挂了多个可抛副油箱加大航程,很可能是从公里外沙特东部省达曼市扎赫兰地区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空*基地(沙特狂风IDS所属的第11联队驻地)直飞过来。
这么远的距离,副油箱是必备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空*基地门口的“装饰品”——狂风战机,是真机哦。
当胡塞武装锁定沙特“狂风”后,发射了一枚红外制导导弹。
▲胡塞武装红外制导导弹升空。
▲沙特飞行员发现遭到攻击后,抛射了热焰诱饵,这是正确操作。
▲但副油箱却没有抛弃。
▲还开了加力,全机发热剧增,变成夜空中最“亮”的仔,大大削弱红外诱饵骗过导弹的机会。
▲飞行员启动马丁·贝克Mk.10A零零弹射座椅逃命。
飞行员弹射逃生,落地后被胡塞武装俘获(被俘的照片太瘆人,就不放上来了)。
▲狂风被命中爆炸的瞬间,上图是夜景,下图是红外影像。
▲最后落地成渣。
▲狂风残骸。老百姓出来捡废品。
胡塞武装给出的证据链非常扎实,要点个赞。
胡塞武装的“游击型防空系统”
也门胡塞武装,俗称“拖鞋*”,可说是近年来最“厉害”的非正规*事力量,在伊朗(什叶派)一定限度的支援下,数年来坚持抗击逊尼派的阿拉伯联*对也门内战的干涉,并发动各种各样剑走偏锋的游击战术,打法匪夷所思,例如用反舰导弹及无人艇袭击*舰、以远程无人机/巡航导弹/短程弹道导弹攻击联*后方设施等,并以此抵消了联*(尤其是清一色北约装备的沙特)的部分武器优势。
而本次击落沙特的“狂风”战机,验证了这种游击战术的实用价值。也门本来也有空*,但在内战中几近全灭,而胡塞武装既没有空*,也缺乏像样的防空武器:虽然他们有*火市场常见的便携防空导弹,也有承接自前也门*府*尚未破坏的旧式苏制SA-2及SA-3型区域防空导弹,但这些导弹不是太老,就是“腿短”,只能对付低空直升机之类的目标,对于高空高速的战斗轰炸机基本毫无办法。
▲NMP机载多普勒雷达,就算落地了人家还是雷达呀。
根据公开报道,胡塞武装的防空搜索主要有两样,一种是从原来的也门空*米格-29SMT上拆机下来的NMP机载多普勒雷达(截至年1月也门空*约有18架米格-29SMT和1架米格-29UBT在役。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米格-29能飞的时候没打下“狂风”,落地了反而“站着”把“狂风”给撸了);另外一种是来自美国菲力尔(FLIR)的民用型Ultra紧凑型远程空中多用途传感器系统。
▲胡塞武装的菲力尔民用型Ultra。买不到体温枪,可以弄个挂到公司大门口测体温。
现在还没发现胡塞武装得到新型防空导弹,而从年的沙特F-15被击落事件开始,人们意识到胡塞武装似乎”土法炮制”出一些DIY防空系统,当中最有效的就是由米格29的拆机件组合成的“游击型防空系统”:NMP雷达+R-27T及R-73型红外线空空导弹。
这种防空导弹主要由两台皮卡组成,一台装着NMP雷达(或者Ultra,可以搜索,民用型无法追踪)进行搜索,当发现目标后,便让另一架皮卡出马,将发射架转向目标方向,发射改装的“游击型防空导弹”。由于所使用的导弹均为红外引导型,基本上就是靠导引头自行锁定目标。
▲无人机拍到的胡塞武装R-27T\R-73改装版“游击型防空导弹”。
空空导弹顾名思义是在空中(机载)用的,需要借助载机的动态速度、相对稀薄的大气,才能达到预定的速度与射程,如果拿下来放到陆地上静态发射就失去了助力,而且需要爬升,射程肯定是大打折扣。美制AIM-C在空中有效射程大约公里,但改为陆基防空版的SL-AMRAAM后,射程就只有15-20公里了。
本来这种DIY防空导弹,根本不堪作为阵地防空使用,缺点多到数不过来:
装填慢只能打一个目标搜索不靠谱射程捉急效率约等于零按年龄你可能要喊导弹一声“大叔”库存比口罩都紧张……你说这玩意咋就能有战果呢?
▲塞尔维亚*自行改装的R-73型防空导弹,底座好像就是机载挂架倒置。R-73确实是个好导弹。
“游击型防空”不是胡塞武装发明的,年代南斯拉夫内战时,塞尔维亚人也曾搞出过类似玩意,甚至比胡赛武装的更高级——加装额外助推器以弥补“空”改“地”的速度损失,然而当时这个抱佛脚的玩意,并未投入实战,自然也没战果。
一种战法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再往前追溯,战果比胡赛武装更牛的也有,那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U2:
三战三败的中国导弹部队,眼看着煮熟的鸭子一次次飞走了,那心情可想而知。当时的中国*人还没有电子战的概念,更无从知道美国人搞了一个“12号系统”对抗自己的雷达。但中国*队有自己的拿手好戏,那就是善于总结,在人上面下功夫。经过反复研究交战资料,导弹兵们发现U2侦察机对地面导弹制导雷达有一段短短的反应时间:从导弹雷达开机到U2侦察机做出规避动作,大约要18秒。如果抢在这18秒之内完成导弹发射,就有可能在U2侦察机还来不及规避时击落它。然而依照苏*制订的萨姆导弹的操作条令,制导雷达要在目标进入作战半径公里外时开机,然后需要大约8分钟来完成发射导弹的射控动作。现在导弹部队决定打破教条,在目标进入40公里作战半径时雷达开机,用10秒钟时间完成所有发射导弹的射控动作。从8分钟压缩到10秒钟!听来难以置信,然而经过几十次艰苦操练,地空导弹兵们终于达到了这一指标。这样他们迎来了前面说到的张立义少校。张立义的任务是用红外线照相机拍照,侦查中国的核武器工厂。自恃有电子对抗系统,张立义一路突进,直逼位于包头的一个原子弹研究基地。这时,他的飞机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张立义根据前面的飞行员总结的经验,立即进行规避。但是已经晚了,一道火把划破长空,萨姆二导弹追了上来。飞机中弹起火,张立义被迫跳伞。三小时之后,便成了搜山部队的俘虏,在中国的监狱里面劳改到了年。——人民网文史频道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游击式防空”就是当年我*的“近快战法”翻版。
利用这套“游击式防空”战法,胡塞武装多次取得战果,包括击落至少两架战斗机、多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及各类无人机。基本战术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就是各个战斗小组埋伏在空中走廊附近“守株待兔”,一旦有飞机进入其射程范围,就来一发导弹问候(就是一锤子买卖)。
▲2年11月30日被击落的沙特AH-64“阿帕奇”直升机,下面被故意打码的地方应该就是导弹车及搜索车。
回过来说,包括胡塞武装地面上的出色战例,虽然创意有余,但理论上效果不该如此显著,常规武装部队会有很多回避与对抗的方法,但为何胡塞武装会有如此显著的战果?
有一种成功,叫感谢对手成全
从装备上来说,阿拉伯联*的肯定是碾压胡塞武装的,连美*的一位空勤都在网上吐槽说:USAFF-15sarebasicallymonkeymodels